治污资金怎成“唐僧肉”?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治污资金怎成“唐僧肉”?
2009年11月12日 10:47 来源:每日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今,环保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大量的环保资金投入后,随之而来的监管问题则更令人棘手。据《人民日报》报道,审计署日前发布审计调查结果称,在环保投入中,5亿多元的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作他用、虚报多领,36亿多元的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被少征、挪用和截留。我国在“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中,历经6年,投入资金910亿元,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

  环境治理资金现已被专家戏称为“唐僧肉”了。可以说,一直以来“就水论水”、注重工程与技术手段是占主导性的治理思路;本应相辅相成的、系统性的流域管理、动态监控、源头上的节水减排却没有得到重视。可是,一旦国家加大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就很容易陷入多头管理、各自为战的局面。管理的合力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资金使用的效率与监管也成为了一个薄弱环节。

  另一方面,把环保变相搞成“形象工程”更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报道所言,一些地方治理江河湖泊,就是建广场园林和草坪,甚至还修高尔夫球场,在河道两边砌水泥墙。这种资金的浪费性使用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依据“十一五”规划,政府在治污中的主体性责任得到了明确。但是,如何整合水利、环保、渔业、林业、航运等多个管水部门,又如何协调江河湖泊所流经的多个省市?因为合理的治理管理体制,是治好水的保障。实现“九龙治水”向“团结治水”的转变,需要的就是权、责、资金的统一。

  之所以治理资金成了“唐僧肉”,就在于,在资金的去向、分配、使用、核算等多个环节上并没有明晰的权责划分,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治理污染缺了资金不行,可光有资金没有配套的监督与管理体制更不行,唯有建立多方面的保障,治污效果才会如人所愿。(王海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