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碎步上移 “大象老鼠”或共舞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指数碎步上移 “大象老鼠”或共舞
2010年03月30日 09: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百灵投资 秦洪

  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久违的红色星期一走势。但午后指数进一步拓展空间的能量明显不足。因此,业内人士担心后续跟风买盘资金不足会否导致大盘出现震荡的格局,笔者认为指数将碎步上移,不会大涨,但会小涨。

  两大因素抑制权重股空间

  29日午市后A股市场难以进一步大幅拓展弹升空间主要是因为权重股难以持续活跃。中国平安、中国石化等权重股的高点均是在午市前创下的,午市后几乎均有冲高受阻回落的走势。而且成交量也迅速萎缩下来,以沪市为例,在午市前的成交量为955.5亿,午市后的成交量就只有628.8亿,如此的量价特征其实就说明了市场跟风资金对大盘蓝筹股的持续涨升空间并不乐观,从而导致跟风买盘在午市后变得稀弱下来。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当前A股市场的资金面难以支撑大盘股的持续活跃。俗话说,什么样的池子养什么样的鱼儿,以沪市为例,前期千亿元的成交量可以造就小盘股的黑马股,造就小盘股的主升浪。但对于大市值来说,显然是不够的。29日的量能即便达到了1584亿元,但由于午市后量能再度萎缩,意味着成交量持续放大的基础并不扎实。毕竟目前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退出预期意味着A股市场的资金量迅速放大也不现实。信贷的收紧意味着全社会的资金面临着一定的紧张格局,大池水位下降,自然小池水位更低。

  二是当前的行业发展氛围。众所周知的是,目前舆论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较为乐观的预期,不仅仅是权威媒体不时刊登权威人士的讲话,指出我国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增长方式。而且还因为新兴产业应用的确出现了加速态势,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经济增长引擎可能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故近期的走势显示出产业结构调整已得到了市场各路资金的认可,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证券市场来说,就是弃大盘蓝筹股转而关注小盘股。因为大盘蓝筹股大多是传统产业,而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个股大多是小盘股或者说是小市值品种,比如说电子信息产业、手机支付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此类个股代表着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产业发展方向,所以,在跟着政策走的投资思路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蓝筹股可以产生一日行情或数日反弹行情,但难以持续活跃。只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小盘股或者说小市值品种才有持续活跃的可能性。

  指数碎步上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A股市场重陷前期跌跌不休的调整泥潭,相反,周一的长阳K线可能会意味着一轮中短线新行情格局的开始,指数将碎步盘升。一方面是因为资料显示出,在指数期货推出之前,往往有助涨的可能性,毕竟机构资金需要缓慢地建仓股指期货成份股,但并不是一日建仓完毕的。所以,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两三周的时间里,或将出现震荡中碎步上移的走势。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少权重股虽然大涨空间不大,但下跌的空间也有限。如果再辅之以一定的题材催化剂,那么,股价走势或将出现活跃的可能性,比如说近期的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品种。而宝钢股份等钢铁股也会借助于铁矿石涨价事件而进一步提升钢材价格,所以,此类个股短线的活跃也会推高股价。只不过不会形成权重股的脉冲行情罢了。这一走势格局也支撑着指数碎步上移的推断。

  而这一走势格局恰恰为游资热钱以及不甘寂寞的机构资金提供了极佳的炒作短线股的盘面氛围。短线热门股极可能是三类品种,一是主题投资,包括区域投资主线,也包括重组题材等品种。二是新兴产业主线,包括近期一直活跃的新能源、手机支付、智能电网等概念股。三是新股。近期新股虽然备受舆论导向的压力,在29日早盘也一度有深幅调整的趋势。但午市后,一些成长性突出,产业前景乐观的品种迅速飘红,这说明在当前背景下,游资热钱挣钱的源泉依然是这些品种炒作,而不是指标股与成份股,他们将是机构资金博弈的对象。

  关注两类品种

  所以,在近期笔者倾向于两点,一是指数将碎步上移,不会大涨,但会小涨。二是个股行情精彩,风格切换难,个股机会主要体现在新股、新兴产业主线,同时一些技术面较为乐观的品种也有投资机会。但是,部分权重股由于拥有题材催化剂或短线有游资热钱涌入,股价走势也会有所活跃。

  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两手抓,一手抓小盘股,尤其是手机支付、三网融合、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比如说莱宝高科、台基股份、南风股份、新宙邦、七星电子、杉杉股份、太极实业、东方电气等品种。另一手抓大市值品种中的股性活跃的个股,毕竟目前大市值品种也存在着一季度业绩预喜以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创新的题材,所以,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华泰证券等品种也可跟踪。不过,仓位仍可重点配置在小盘股中。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