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基金持仓结构大调整:青睐地产和汽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三季度基金持仓结构大调整:青睐地产和汽车
2009年10月29日 10: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天相投顾统计数据显示,剔除指数型、债券型、保本型和货币基金后,披露三季报的全部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0.05%;如果按可比口径统计,较二季度末减少3.31个百分点。

  组合换防

  分类型来看,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达到82.72%,较二季度末的85.98%下滑3个多百分点,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从二季度末的79.84%降到76.79%。封闭式基金仓位下降最多,可比的平均股票仓位为72.32%,较前一季度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

  仅看季度末时的仓位对比,可能会得出基金仓位管理稳健的印象。但其实从三季报能看出,诸多基金在三季度进行了幅度不小的仓位加减操作。8月初,许多基金都大幅降低了股票仓位,如中海量化基金从8月5日到8月10日大幅减仓,4个交易日将仓位降低到57%,有效规避了市场下跌风险。同时,在沪指从2600多点开始反弹时,又有基金试探性进行了加仓,主要增持了保险、地产、煤炭等前期调整较为充分、未来存在通胀预期的板块,为下阶段的反弹布局。

  公司层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9家基金公司整体股票仓位超过80%,12家基金公司的整体股票仓位高于85%,可见市场调整并没有磨灭基金的信心。

  基金仓位仅小幅下降,但其组合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在市场调整中,部分基金已意识到市场风格的转换,强周期行业表现可能落后整体市场。诸多基金在三季报中提到,其组合大幅降低了有色、钢铁、房产等周期性行业配置比例,增配了食品饮料、医药等稳定增长类行业以及部分业绩确定性较强的品种。在市场上,投资者也能发现三季度A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行业轮动特征,前期较为落后的消费行业涨幅较大,而周期类品种下跌幅度较大。

  青睐地产和汽车

  对于下阶段的市场,基金普遍从估值和宏观经济的走向上加以衡量。对于宏观经济大家看法基本一致,认为复苏毋庸置疑,只是程度不同。在估值上,基金仍存一定分歧。

  谨慎的基金认为,目前扣除掉金融和石油石化,其余股票的最新PB(市净率)是3.4倍左右,而这些公司2006年-2008年的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10.6%、14.65%、8.23%,2009年上半年这些公司的ROE是3.96%。因此,即使明年这些公司的盈利回到2007年的水平,目前这些股票2010年的PE(市盈率)已经超过20倍。证券市场已经对宏观的转好有所反应了,四季度市场高歌猛进的可能性偏小。

  相对乐观的基金则认为,股市估值还是比较合理,预计A股未来三个季度的盈利增速都会不错。而通常来讲,A股市场会提前反映盈利增速变化大约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是比较不错的投资时间窗口。

  针对估值是否还有提升空间问题,分歧出在对2010年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测上,业绩究竟能否跟上或是超出市场的预期有待时间检验。

  总体而言,基金大多认为,指数在四季度上下腾落的空间可能不会很大,投资者可密切跟踪汽车住房的销售、发电量的变化、资源品的库存以及价格的变化,以判断宏观经济的变化。还有基金指出,需要紧盯海外市场的动向,其中主要是美国市场。如果美国经济明年强劲复苏,从下半年开始美国可能要实施紧缩政策。届时,全球流动性转向,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可能会有压力。

  在四季度的操作策略上,兴业趋势基金建议,尽可能选择阶段性热点进行参与,并积极为明年可能的热点板块提前布局。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地产和汽车成为基金普遍青睐的标的。事实上,这也是基金在三季度调仓的重要方向。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汽车股已经屡创新高,地产股经过一段时间沉寂后也开始重新崛起。

  此外,不少基金认为,经过三季度的震荡,资产、资源类股票的估值又渐趋合理。而西方主要资源消耗和进口国的货币竞相贬值,使得大宗商品和资源针对纸币上涨的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所以自上而下看,超配资源、资产性行业的战略方向还是基本不变。

  从主题投资方面来看,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仍然是被看重的主题,具备想像力的资产外延式扩张和行业整合也是经久不衰的热点。(徐国杰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