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最后一日拉抬砸盘消失 基金年底排名大战或止——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让最后一日拉抬砸盘消失 基金年底排名大战或止
2009年11月27日 08: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截至本月底,这种考核方法已经是第二年实施了。”某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据了解,近两年来,像这样把对基金经理业绩考核时点提前的基金公司越来越多。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等多位研究人士认为,部分基金业绩考核提前到11月底,而不是在传统的12月31日扎堆计算净值,有助于减少以前每到年底就硝烟弥漫的业绩排名大战,也减少了年末效应对行业的冲击。

  让最后一日的“拉抬砸盘”消失

  净值增长率排行榜是基金公司考核基金经理业绩的最主要指标,按照业内惯例,排名越靠前,基金经理的个人奖金越高。所以按以往12月31日计算基金全年业绩的计算方法,每当进入年底,在余下不多的交易日里,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管理的基金在基金净值排行榜里靠前再靠前,这也被称为基金的“年末报表行情”。

  在这样的冲动驱使下,以前在全年业绩赛马的最后一天,最后5分钟曾多次出现过大手笔拉抬股价或者大手笔砸盘的行为,这正是部分基金为业绩排名进行的一场混战。如200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三爱富、中集集团、G中兴通讯、金地集团等基金重仓股,最后5分钟都有大笔买单将股价火箭升起般拉高。

  “我们去年就开始在11月底实施全年业绩考核。”这位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只要构成一个完整年度即可。”他认为与别的基金公司错开考核时间的效果很好,再也没有基金经理对全年考核有过异议。以前一些基金经理总是因其重仓股在12月31日被别人砸盘影响全年净值来找他诉苦。他介绍说,“现在国内一些大型基金公司都已采取或者考虑这种做法。”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对此表示赞许,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基金排名大战的成因,主要是各家基金公司自己内部的考核安排或者营销需要,与评价机构的专业工作没有关系,“我们一直建议基金公司各项考核的时间适度拉长,也可以调整考核的时间,不按照自然时间,以减少年末效应对行业的冲击。”

  现在可能是12月底的行情预演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既然部分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是从去年11月底到今年的11月底,按照通常的想法,离12月30日没几天了,这部分基金经理为什么不猛拉重仓的蓝筹股呢?

  研究人士认为,这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环境不配合。进入11月中旬以后,市场上其实一直都在等待由中小盘转向蓝筹股的市场风格转换。这是因为大蓝筹板块如银行、石油石化等目前的估值都在20倍以下,而且未来企业盈利还有望上调,市场上炒得热火朝天的中小盘股票估值已经相对较贵,很多在40倍左右。

  但市场风格转换却迟迟未来。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风格转换暂时未能成功,可能是因为基金的股票仓位均很高,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推动这些大盘蓝筹股。根据渤海证券上一周的测算,基金股票仓位已经创下了年内新高,具体分析,纳入统计范围的260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上周的平均仓位为84.34%,比前周的82.34%上升1.9%,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97%,比前周上升2.52%,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8.47%。

  “每当基金股票仓位创下新高时,蓝筹股就上涨乏力,此时正是减仓的时候。”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8月初市场发生近千点大跌的重要征兆也是当时基金的股票仓位创下当时的年内新高。他认为基金股票仓位创下新高、蓝筹股就上涨乏力的现象也容易理解,因为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都没钱了,还指望哪里的新资金去充当主力呢?

  研究人士认为,在这种蓝筹股迟迟不启动的市场背景下,基金经理为了自己的排名去贸然拉动重仓股股价的可能性不太大。而在经过本周二以来的大跌之后,相信他们的行为会更加谨慎。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了解,在26日市场再度大跌之后,基金公司的态度趋向谨慎。融通等基金公司的投资人员表示,市场26日下跌没有任何的负面新闻,判断在业绩基本面短期真空且无可能巨幅变化的情况下,或许市场的流动性出了严重问题,有可能超出了现在的估计。“钢铁股26日跌幅第一需要引起关注,可能表明市场的转向信心出现徘徊。”

  有关人士认为,如果市场不在12月份企稳,基金为排名进行的年底冲刺行情与11月底的蓝筹行情一样悬,现在的图景或许就是12月底的预演。深圳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综合往年经验,基金经理要冲刺年底行情,也要有牛市行情作为铺垫,只有在市场走牛的情况下,基金经理才有心情、有条件去制造冲刺行情。(易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