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上周损失惨重 六成偏股基金跌幅超大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基金上周损失惨重 六成偏股基金跌幅超大盘
2010年01月25日 09:07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周市场对于中国政府收紧货币政策的忧虑空前高涨,A股市场呈现大跌小回走势,最终上证指数创近五周以来的最大周跌幅。截至周五,上证指数收市报3128.59点,全周下跌2.96%;深证成指收市报12595.93点,全周下跌5.04%。周两市日均成交2752亿元,较上周2928亿元的水平略有萎缩。基金净值损失惨重,除了华夏两只基金获得正回报,其余全部下挫,且大多股基跌幅均超越了大盘。

  基金上周损失惨重

  2010年的股市交易已经进行了三个星期,眼下沪指已经滑落至3100点。受此影响,上周基金也是损失惨重。

  开放式基金方面,各类型基金均出现下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华夏基金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对市场信号极其敏感,及时大幅减仓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市场大幅下跌的风险,从而保证了基金超越市场的高收益,也成为上周业绩排名领先的基金。

  除了王亚伟掌盘的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外,其他基金均出现1%以上的跌幅。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王亚伟管理的两只基金主要靠其灵活的仓位控制和操作风格影响,前瞻性的策略使得这两只基金仓位及时下调,才躲过了上周市场的大跌。

  具体来看,基金业绩分化依旧明显,超过6成股基跌幅超越大盘,其中,上投摩根中小盘当周跌幅达6.79%,另有包括宝盈泛沿海增长等接近一成股基净值跌幅在5%左右。

  基金仓位仍分化剧烈

  从上周基金操作来看,基金对经济数据予以不同角度的理解,仍然延续操作分化格局,而总体仓位变化较小。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1月21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14%,与前周相比微增0.12%;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8.83%,相比前周微减0.38%;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69.59%,相比前一周基本持平。在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1.7%,存在轻微的被动减仓效应,这表明上周平均意义上基金有轻微的主动减持。

  非股票投资方向的其他类型基金平均仓位也变化轻微:转债混合基金平均仓位49.52%,相比前周微增0.48%;偏债混合基金平均仓位21.95%,相比前周微降0.15%;保本基金平均仓位25.18%,相比前周微增0.39%;债券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10.12%,与前周几乎持平。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减仓幅度最大的多以中小规模基金公司为主,也有部分大基金公司旗下的灵活风格基金。

  >>投资提示

  重点关注ETF基金

  上周末,证监会发布了《开展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批融资融券试点门槛明确。多数市场分析认为,随着融资融券正式推出日期的临近,将点燃大盘蓝筹的投资热情。

  由于可以实现更高的投资杠杆,分析人士一致认为,融资融券推出初期,市场对大盘蓝筹股票和ETF的需求有所增加,进一步提升其价值和流动性,投资者不妨提前布局。特别是ETF,作为较为理想的融资融券抵押证券,目前我国市场上ETF数量有限,跟踪大盘蓝筹的ETF更是屈指可数,因而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将更显“稀缺”。

  以博时上证超大盘ETF为例,国泰君安蒋瑛琨博士认为,上证超大盘ETF及其成份股作为融资融券抵押担保证券,由于折算率较高,将被赋予更多流动性和一定的溢价——特别是当管理层选择融资先行,或者融资业务规模大于融券业务规模的情况下,这种溢价将更为显著。

  博时基金ETF组投资总监兼上证超大盘ETF基金经理王政也表示,在融资融券业务中,以超大盘股票等优质蓝筹股抵押融资的折算率高于普通股票,从而实现更高的投资杠杆倍数,因而市场对蓝筹股需求会增加。

  另据了解,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投资者还可以利用ETF与融资融券的组合,实现更为灵活的资产配置。蒋瑛琨表示,由于超大盘ETF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将其视为现金等价物运用于资产配置中。不过不同于现金的低收益特性,持有超大盘ETF不仅提供给投资者分享市场上涨收益的可能,也可以作为抵押担保品进行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交易而获得额外收益。(记者 敖晓波)数据来源:晨星(中国)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