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共识:地产机会已过 未来看科技、消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私募共识:地产机会已过 未来看科技、消费
2010年02月08日 14:06 来源:理财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什么行业最赚钱?何震说,移动互联网;石波说,3G;陈继武说,消费类公司;李旭利说,医药。

  你可以不看大盘,但你不能忽视他们的意见--这是目前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中最杰出的一批投资家。

  在国金证券第二届“中国最佳私募基金”评选中,李旭利的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获得“年度最佳奖”,陈继武的凯石投资获得“年度新锐奖”,石波的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获得“年度进步奖”。

  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推出,2010年对冲基金正式起步

  李旭利表示,此前的市场由于缺乏做空工具,私募基金在产品属性上和其他产品差异不大,只能做多。对冲基金并未正式起步。但是随着2010年对整个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包括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中国会出现真正的对冲基金。

  “大家发现以后在做投资的时候,并不需要太关心今年整个市场是好还是坏,在于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是准确的,只要判断准确不管跌与涨大家都是有机会。”李旭利说。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特性除了令中小投资者感到困惑外,也时常给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出难题。

  何震说,去年他的公司曾经考虑过开发一套系统,专门监控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但是系统始终有一些滞后,虽然指数有了一些预计,但未等公司随机应变,市场已经下来了。因此股指期货提供的对冲工具功能,对于选股为主的私募,会有很大帮助,提供了避险的可能性。

  3000点以下激进,2600点左右“非常高兴”

  近期负面消息频出,市场持续在3000点左右徘徊。谈到对于接下来市场的判断时,李旭利表示,2010年容易出现震荡行情。

  他表示,对于目前3000点左右的市场“相对乐观”。

  “主要大行业的市场估值还是处于合理的状态,很多行业哪怕放在香港去看,我们的估值很便宜,由于中流砥柱的大股票决定市场风险不是很大,我们投资心态可能不能谨慎,但是在操作上反而可以更积极一些。”

  陈继武也表示,有人看到2000点,“也有一点疯,不可能的”。他的判断来自中国消费的增长。“数据有两条证明是准的,十月份国庆八天长假商业企业零售增加了接近60%,主要的商业企业像新世界,第一太平洋百货,梅龙镇都是增加了60%。第二汽车是真正一千多万辆的消费。”

  因此他坚定表示,没必要悲观,“3000点进一步下跌我们可能操作上要激进一些了。”

  何震也表示,今年虽然没有系统性机会,但是仍然有很多结构性机会。“如果跌到2600点以下,我个人是非常高兴,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房地产机会已过,科技、消费成未来10年热点

  在结构性投资机会中,几乎所有私募大佬,均认为,房地产机会已过。

  何震说,未来十年的投资方向就是八个字:科技创新,消费服务。与目前美国的情况类似,目前美国主要的财富大公司微软、谷歌、沃尔玛均分布在这些行业。

  石波表示,目前工业经济革命的方向是低碳经济,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LED等,都尚有很大空间。而IT革命的方向则是手持终端,“无处不在的手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会成为下一个科技重大的革命,那么这个方面的终端是100亿的终端。”

  李旭利则表示,更喜欢“看得懂”的东西。他同时表示,对于从去年到今年市场上追捧的区域概念并不认同。“我看中国把所有的省市都振兴了一遍,同年把所有的行业都振兴了一样的道理是差不多,现在想不起来中国还有哪个地方没有纳入区域振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区域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实的意义在哪里,除了短期的炒作之外。”

  对于2010年最看好的行业,何震表示是移动互联网。石波表示未来十年是移动互联网,但现在他更看重3G。陈继武说,2009年下半年看好的是消费类的公司,20年还是围绕结构性的调整当中,对这种公司应长期关注的。

  李旭利则表示:“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行业,可能医药比较好,因为中国在经历医疗体制改革之后,行业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通过医疗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只要医疗行业整体恢复到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个行业的利润就会有很大的爆发。”(滕晓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