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名家:选对英雄人物最重要 专注是成功秘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投资名家:选对英雄人物最重要 专注是成功秘诀
2009年10月25日 14:30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动辄七八十倍的创业板泡沫面前,参与者注定要经历一场财富的转移。在这场被称为透支未来的市梦率投资闹剧上演之际,《财道》采访了投资名家陈理。

  陈理,广西钦州人,42岁,从1992年涉足证券投资,2005年创办“博客巴菲特”,2006年成立“中道巴菲特俱乐部”,致力于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中国资本市场进行投资实践。

  对陈理的采访是从几名“巴菲特式投资者”的聚会开始的。身份不同但理念相近的这群投资人聚集在京城一家“面酷”的餐馆里海聊了六七个小时。在言必称巴菲特的今天,你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却是另一种对投资的本质和精髓的理解。“巴氏投资者”聚会之后,一身灰色运动服、身形瘦削的陈理向记者谈起了自己18年来的投资“进化史”。

  第一桶金

  陈理的第一桶金,来自十几年前的股权证。

  1990年他从四川大学毕业,因为学的是经济学专业,“科班出身”的陈理对投资方面的信息特别敏感。

  1992年,四川省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川盐化进入了他的视野。此前,1991年川盐化就开始发行原始股,并向职工发行800万元的个人股票,按1:1的价格购买。但一开始,没有职工愿意要。“一张纸就要值500元钱,相当于工人小半年的工资。”很多人也不相信一张纸能值这么多钱。

  1992年,川盐化再次增发了3000万股的股票。随着人们金融意识的逐渐增强,股票从烫手山芋变成了抢手货,增发的股票也是溢价发行。陈理就是这其中较早的一名觉醒者,他在自发买卖股权证的成都红庙子市场寻找机会,当中间人撮合朋友之间成交,最多的时候一天赚了2000元,相当于全年的工资。后来,他用这些钱买了不少股权证。

  1993年,四川峨眉山盐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这不仅是四川省上市的第一只股票,也是中西部第一只上市股票。

  “川盐化上市后第一天就卖出了,涨了很多倍。那时一个月工资才147元,这算是淘到的第一桶金。”陈理说。

  脚踩两条船

  从证券市场初尝甜头后,陈理看了不少投资方面的书。用他的话说,就是“上证综指刚发布不久,股票的魔力激发了我无尽的求知欲。各种投资流派都加以学习、尝试,来者不拒。那时候技术分析也学,选股也注意基本面,属于‘脚踏两条船’。”

  1995年,他相中了四川长虹。“当时认为最好的公司就是四川长虹。”陈理说,很多机构起初认为长虹不断高增长的业绩属于财务作假,但通过了解,他发现当时的业绩“相对真实”。随着四川长虹转配股红股事件引发市场误解并导致低估,最低时只有3至6倍的市盈率“可以说绩优股低估得一塌糊涂。”

  陈理回忆说,那时人们大都炒上海深圳本地股,很多朋友亲戚都笑话他买四川长虹,说“业绩好有什么用?就是不涨”。在当时的人看来,涨了的才是好股票。然而随着业绩攀升,长虹股价也稳步上升。股价最高的那一年,陈理的记忆中有几千名股东参加长虹的股东大会,机构开始狂热追捧这只世纪大牛股。

  然而,一直关注这只重仓股的陈理却发现,长虹的基本面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一个重要的迹象就是彩电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销售出现下滑。1998年,长虹的股价涨到了30倍左右的市盈率,他于是决定抛售绝大多数股票。

  “当时只买了很少的几只股,而且在四川长虹仓位很重,现在看来符合集中投资的策略。”陈理说,他从这只股票得到了20多倍的回报。

  陈理承认,这一阶段,上证综指在他的投资决策中起到重要的“风向标”作用。自己始终都是“脚踩两条船”——既投机也投资。“很多操作都是根据技术分析来做的,1994年空过仓,也是唯一的一次,当时上证指数从300多点一直涨到1000点,他觉得贵了。另一个原因也是当时绝大多数股票出现齐涨齐跌的局面,一切行动都听上证综指的‘指挥’。”

  灾难转型

  2002年,陈理的投资账户遭遇了第一次市值下降。

  2000年,电广传媒以30元的高价增发。尽管发行市盈率高达60倍,看好这家企业的陈理仍然参加了增发,并且作为自己的核心持股之一,占有10%以上的投资比例。他的判断理由是,电广传媒处于高成长阶段,而且属于垄断行业,湖南卫视是收视率仅次于央视的电视新锐,前景远大。

  2002年初,随着大盘的下跌和电广传媒的高增长成为泡影,股价大跌,在亏损达到30%左右时,陈理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忍痛纠错卖出,事后证明这是明智的决定,避免了后来公司业绩进一步下滑和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事件带来的股价“雪崩”。

  “当时是死板地学巴菲特,因为想巴菲特也有传媒股,就头脑发热,放松了对安全边际的要求。”陈理总结这次投资以来最大的教训说。

  “前景诱人的高成长股,市场高预期带来高市盈率,一旦高成长预期不能兑现,就会遭遇盈利下降和市盈率下降的‘戴维斯双杀’,导致股价暴跌,风险很大。”陈理得出的经验是,在证券市场上,对广受欢迎的“大众情人”要始终保持警惕、审慎分析,再迷人的股票也要坚持安全边际原则。

  灾难带来转型。正是这次失误,让陈理彻底“进化”为一名纯粹的“投资”者,形成自己成熟的投资体系。

  巴菲特俱乐部

  痛定思痛,陈理开始了不断地“去投机化”,逐步过渡到将两只脚都踏进价值投资的一条船上。

  2003年至2005年,在多数股民亏损、被称为漫漫熊途的A股市场上,陈理的资产却逆市增长。在陈理透露的资产增长表中,万科(买进后4年多最高涨幅30倍左右)、招行(买进后3年最高涨幅10倍左右)和伊泰B(买进后1年最高涨幅17倍)等成为他投资历程中的经典案例。

  作为一名标准的“巴氏投资者”,陈理2005年创办“博客巴菲特”,2006年成立“中道巴菲特俱乐部”。2006年至2007年,又是陈理与中国股市一同享受高成长的过程。

  2008年,A股熊市,陈理的资产账户市值也出现了第二次下降。“2008年也卖出了部分股票但未清仓。因为投资组合中的部分优秀企业股票的价格虽然出现高估,但也没到要卖的地步,所以依然持有。”陈理说。

  进入2008年,他不再替别人打理投资,卸掉了肩上的包袱后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投资控股之路。

  “没必要为彰显成功而打扮”、“以自己的准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是陈理目前的写意状态,他对自己“幸福指数”的打分是“很高”。如今,陈理开始考虑的是,应当在投资的同时以何种方式回报社会。

  进化感悟

  感悟一:“选对英雄人物至关重要。我很幸运,1995年就找到了,他就是巴菲特。向自己的英雄学习、看齐,努力把他的优秀品质变成自己的品质,你自然而然就‘进化’了。”

  感悟二:“找到一家好公司不容易,好公司出现严重低估更不容易。因此,一旦发现好公司出现严重低估的良机,就要敢于重拳出击,长期抱牢,坐享其成,没有好的理由不要轻易放手。”

  感悟三:“专注是成功秘诀。要专注于自己最喜欢的事、最擅长的事、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强度’是卓越的代价。要变富,要成为行业里面的第一名,必须持续专注才能完成。”(丁文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