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巢期家庭理财:多元配置筑稳“财富大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离巢期家庭理财:多元配置筑稳“财富大厦”
2010年02月08日 1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庭基本情况

  A先生现年47岁,本科毕业,在某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妻子B女士今年45岁,市中心医院医生,儿子22岁,上海某大学大四学生。

  以2009年12月底市价计算,家庭总资产702万元,其中包括一套别墅价值450万元,总负债为零,属于高资产无负债家庭。而由于该家庭投资偏好非常保守,总资产的剩余部分都主要是银行存款(70%)和实物黄金(30%),收益率比较低。

  家庭收入支出状况: 2009年税后收入97万元,其中薪资占82.47%,利息13.75%。年消费支出约34万元,占比35.05%,年储蓄63万元。

  理财目标

  1、因为考虑到黄金的保值价值,B女士在孩子5岁时就每年购置一部分金条,而不久儿子将准备到英国读书,所以想请教在目前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投资黄金?

  2、考虑到目前利率非常低,存款利息在投资收益中贡献很小,夫妻二人对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保障存在一定疑虑,是否有其他资产投资建议?

  家庭财务分析

  A先生家庭状况良好,从家庭生命周期分析,正处家庭成熟期,又称“离巢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子女开始独立,家庭收入达到高峰,支出逐渐降低,A先生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者,B女士收入稳定,儿子处于求学期,有高等教育学费及创业基金的需求。

  另外,A先生家庭属于高资产无负债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仅为黄金,很单一;生息资产基本集中在储蓄存款等低风险产品,投资盈利能力明显不足,财富积累有限。

  理财建议

  1、黄金具有较好的保值功能,但是在儿子马上要出国去英国读书的情况下,需要保持较高的现金类资产的比例,黄金近期波动较大,建议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分批买入英镑以对抗汇率风险。至于养老方面的需求,由于投资证券市场的长期回报更加可观,推荐投资保本基金。在本金安全的情况下,获取较高的回报。建议不必大额投入黄金投资,但可保持目前每年购置一部分金条的习惯。

  目前的市场利率非常低,这也是黄金前一阵子大幅上涨的原因之一。A先生和太太都临近退休了。从目前的收入支出来看,每年能节余不少,生活质量也相当不错。可以参与一些理财投资,来帮助自己积累更多的退休资金。进行黄金投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黄金具有保值和抵御通货膨胀的作用,客户可以适当投资。但是就眼下,不应投资过多,因为第一,未来利率上涨的可能性较高,这对黄金的价格也会产生压力,第二,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农历新年通常是黄金价格较高的时段。A先生可以投资银行推出的实物黄金,这样既能够获得增值的收益也可以提取收藏。

  2、财务安全角度考虑家庭应预留家庭固定支出6个月的紧急预备金,考虑儿子即将留学需办理相关手续,建议留20万元的现金储备,目前活期存款20万元是适当的,但可考虑购买货币性基金,收益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且流动性很强。另外,建议申请信用卡作为紧急备用金补充,目前我国已进入信用经济时代,信用卡既是资信度的体现,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是一种便捷的理财工具。

  同时,由于A先生的投资风格非常保守,但是可投资的资金较多,推荐A先生关注一些低风险的信托产品,通常该类产品投资起点为100万元,银行和信托公司都有销售。鉴于该类产品理解可能相对复杂,建议A先生可以寻找一位理财专业人员为他挑选和解释。

  3、生息资产投资配置,由于客户投资经验较少,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及夏普比率择优,配置以上产品,分别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

  点评:

  由于A先生家庭异常偏爱黄金等贵金属投资,所以理财师重点向其推荐了实物黄金在现阶段和长远的投资策略,值得推荐。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该家庭也可以适当参与银行的代理实物黄金或纸黄金交易。但由于A先生的投资风格非常保守,且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也没有精力参与证券投资,故股票型基金在此规划中似乎略微偏重。但是,对于集合信托产品的推荐还是非常到位,在目前100万元门槛的投资品种中,私募、基金一对多、券商小集合和集合信托产品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但是部分非证券投资类的集合信托产品收益普遍较为稳健。

  资产配置建议表

  投资产品 建议投资额 建议基金一 建议基金二

  货币基金 812000元 华夏现金增利 南方现金增利

  债券基金 1008000元 长盛中信全债 大成债券

  股票基金 980000元 景顺内需增长 中邮核心成长

  总投资金额 2800000元 (涂艳 本期参与理财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理财师 李治刚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