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不宜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观点:中国不宜大规模增持美国国债
2009年06月11日 09:2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上任之后首次中国之行的核心目的,普遍被认为是游说中国政府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用句大白话说,就是登门向中国政府借钱,以使美国政府能有更多的现金流量来应对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资产”。前几天,美国通用汽车宣告破产,急需政府资金注入,这起震惊全球的商业事件,更使美国政府的对外借贷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中国拥有仅次于日本的外汇储备,而手持美国国债数量更将在今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最大“债主”。为了达到继续向中国借钱的目标,盖特纳不惜以不在人民币问题上对中国施压作为交换条件。盖特纳虽然走了,而一场关于是否应该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大辩论,却在中国国内全面蔓延开来。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奠定了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之后,绝大部分的国际结算都是用美元来进行的。中国出口商品的计价也不例外,外汇储备中的美元高达80%以上,而且由于中国实行外汇管制,这么多美元储备基本都由中央政府来控制。为了防止巨额外汇闲置所带来的资金浪费,中国政府将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作为一项选择是很正常的,因为国债的收益率远远高于普通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毕竟国债由美国政府的信誉作担保,只要美国政府不破产,它通常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这也是为什么在金融危机开始显现的2008年,中国政府大量购进美国国债,使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暂时还找不到一个更为安全稳妥的投资渠道。

  但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发行了大量的美元,这必然加剧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贬值,从而威胁中国手持美国国债的实际收益。如果中国所得的国债利息不能抵消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那么购买的实际收益率就是负数。不仅如此,目前持有的近8000亿美元左右的美国国债使得中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界。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的底盘大,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数量还不足以影响整个美国金融市场,也就难以对美国实行经济上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在购买美国国债问题上的别无选择,给我们自身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使我们只能继续对美国经济保持高度依赖,甚至受美国政府的“金融挟持”。从上述综合性因素来讲,美国国债对于中国而言,就犹如一根鸡肋:短期来看,弃之有味;长期来看,食之无肉。

  如果放宽观察的视野,尽管购买美国国债从短期来看是一个相对保险的策略,甚至也是无可奈何之举,但从长远来看,将美国国债作为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形式,绝对是弊大于利,中国应该逐渐丢掉对这根“鸡肋”的回味与依恋。将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无异于将中国的“保险柜”放在美国财政部,它将使中国的外汇收益取决于美国经济的表现,也就是将中国和美国牢牢地捆绑在一条船上,使中国在经济上受制于美国,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和独立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辛苦积累,中国拥有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能够让这些外汇储备产生更大的资金收益率,以使民富国强,应该是中国今后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考量内容。中国政府必须思考分散投资的策略,逐渐改变购买美国国债的单一方式。一是可以考虑增加购买黄金作为储备。在国际经济体系演进的漫长岁月里,黄金在关键时刻都被证明是比任何主权货币都更有信誉的硬通货,特别是在危机的岁月里,黄金的价值就更加凸显。二是购买石油和其他战略性的矿产资源。近期油价的再次高涨证明,石油在未来仍将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中国方面不能因为前段时间油价的下跌而放缓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步伐,进行石油战略储备的收益,从长远看必定高于美国国债的收益。三是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特别是到非洲和拉美投资。一方面这两个地区具有经济开发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又能给中国外交增光添彩。而在推动分散投资的过程中,加快中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逐步开放人民币账户,将外汇储备单纯由政府掌管逐步分散到民间,扩大对外投资的主体,则更是其中应有之意。

  在分散投资的同时,中国还应大力加快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最近巴西和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都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快国际贸易的非美元结算。中国虽然无需在言论上作出类似的表态以刺激美国,但在加快使用本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的行动上不能落后,它将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而国际化的人民币将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之锚”,它将增强已经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除了上述两条核心的对外经济战略之外,为了摆脱过于依赖美国国债的困境,中国政府还需要相应的对内经济政策加以辅助。其中最为根本的策略还是扩大内需,只有扩大内需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增持美国国债的必要。其中,政府尤应主要投资医疗、教育和科技等具有“外溢”效应的公共产品领域,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中,政府更需发挥主导性角色。下一轮科技革命必然在新能源领域发生,而谁能引领下一轮科技革命,谁才能在新一轮大国角逐中抢占先机。(李巍)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