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保增长,决不是要“国进民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青年报:保增长,决不是要“国进民退”
2009年06月16日 08: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曙光在清华大学CCWE经济形势讨论会上表示,应警惕在“保增长”大背景下抬头的“国进民退”。(凤凰网6月13日)笔者认为,这个声音振聋发聩。

  时下,“国进民退”在不少地方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就钢铁行业而言,由于没有市场,海鑫钢铁从去年11月开始限产,全部6个炉停产4个。据媒体报道,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类似“海鑫”的命运,或出售股权,或被整编重组。如杜双华控制的日照钢铁,即将被国有的山东钢铁重组;而张志祥、郭广昌和刘永好在宁波钢铁中的股份,今年3月已全部转让给宝钢集团。与钢铁行业相似,石油石化、航空、煤炭、金融等领域,也呈现“国进民退”的趋势。

  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出现“国进民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国进民退”就值得警惕。一些行业“国进民退”,主要是因为“民”在资金贷款这个关键问题上得不到保障。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取得银行资金支持就等于注入新鲜血液。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尽管各地都声称保护中小企业,但不少中小企业老板到处呼吁,今年第一季度银行放出的4万多亿元贷款,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的大项目,许多中小企业难以分到一杯羹。

  在扩大内需中,为何不少民营中小企业享受不到“贷款阳光”?多年来,不少地方在经济指导思想上流行“抓大放小”,可民营企业几乎都是中小企业,目前的国有企业几乎都是大企业。这样,银行在贷款上自然会向大企业倾斜。

  为何保增长不能走“国进民退”之路

  因为一些国有大企业实际上处于垄断状态,行业垄断最终损害的可能是公众利益。如石油、电信等行业,公众一直对其高价、高薪酬责有很多质疑。一些垄断行业,连扫地的员工的月薪也有五六千元,这样下去,必然会对整个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行业向民企开放。在公平公正原则下,民企在各行业一展拳脚,为社会创造了很多财富。民企还与国企公平竞争,互相取长补短,推动各种经济模式不断进步。因此,警惕“国进民退”不仅是经济策略问题,更是事关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原则问题。

  从充分吸纳就业而言,扶持中小企业也是极其必要的。据测算,我国目前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以上和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另据权威部门统计,2008年中国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37亿,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5.34%。无论农民工还是大学生,在中小企业就业的越来越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但为国家、地方创造税源,也为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创造条件。(冯创志)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