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事件:民企并购国企不能只想着揩油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通钢事件:民企并购国企不能只想着揩油
2009年07月31日 09:09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企业并购会出人命?是的,搞不好,就会出。7月24日,由国内民营企业建龙集团委派的吉林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军,被企业员工围殴致死。当晚,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集团的重组。这也意味着,民营钢厂重组吉林省属最大的钢铁企业协议被永久性终止。

  是什么酿成这一悲剧?

  是恐惧。不排除某些通钢中高层干部从中挑唆的可能——因为他们是此次并购的利益最大受损方。但根子上,还是通钢工人对被并购后可能裁员的恐惧。想象一下吧,你是一个钢铁工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全指望每月那点儿工资过活,一旦被裁员下岗,你怎么办?东北老工业基地也没有多少就业机会,总不成一家人都去摆地摊吧?就算不下岗,民企并购国企后,自己等于从吃皇粮的,一下子变成给资本家打工的,从此国家就不管你了。这身份转变的背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从此缺失。更让人愤怒的是,去年形势不好的时候,对方态度暧昧,今年形势好了,日子好过了,对方又来搞并购了,这不是不挑水却白摘桃子么?世上有这么便宜的事么?

  就这个事件来说,最大的教训就是:企业并购不简单,而民企并购老国企,更是不简单,各方都要从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就钢铁行业而言,都说钢铁行业集中度不够,太分散,要加强企业整合,做大做强。但有心人不妨回顾一下2001年以来的钢企并购案例,有几个成功的?大多是地方政府拉郎配,一块牌子下面,还是N个账本,若干套班子,大家还是各干各的。即使宝钢这样的龙头企业搞并购,除了并购八一钢铁算是较为成功之外,其他只能说是财务投资。真正意义上的并购,要涉及到人财物等生产、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达到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这种并购,以前很少见,今后一段时间内,估计还是很难看到。

  因为大多数钢铁企业的大股东都是地方政府,强龙过江并购后的结果,按现有分税制,地方政府财政税收从此少了一大块。所以地方政府对于钢铁企业并购不但不热心,反而有机会就搞黄它。对于这一点,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出政策,估计不久将来能扫清这个障碍。但即便如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是很难看到钢铁企业并购大潮。因为现在是繁荣期,大家日子都好过,凭什么让你来吃掉我?我好好混,过段日子吃掉你也不一定!除非你开出足够大的价码,让各方都满意。

  建龙开出足够的价码吗?它可能向当地政府开了不错的价,但它向通钢管理层和工人开的价码够吗?据媒体报道看,很糟糕,它不但不加薪,反而扬言要裁员减薪。更糟糕的是,去年市场行情差的时候,不但不雪中送炭,反而划清界限。但一旦市场转暖,又掉头搞并购。这副嘴脸,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旁观者估计看了都会生厌,更别说通钢工人了。就地方政府而言,趁着好行情,赶紧将通钢卖个好价,从此甩掉财政包袱,这个决策是没错的。但千不该万不该,在转手的时候,忽视了企业管理层和工人的利益及情绪,结果铸成大错。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民企并购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最佳时机就是经济衰退或者行业谷底。这时,国企半死不活,一年半载都发不出工资,工人们整天围着市政府要饭吃,这时你出面搞并购,会被当做英雄——只要你能熬到那个时候兜里还有闲钱。而在繁荣时期,形势蒸蒸日上,大家日子都好过,你在老工业基地搞并购,以为搞定地方政府就等于捡到便宜货,却完全忽视当地的投资环境和文化,也不想想工人被裁员后能有什么去处,而是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揩油,结果可想而知。(徐 斌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