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价格一改革,为啥就上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时评:价格一改革,为啥就上涨
2009年08月10日 16:0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是今年改革工作的重头戏,上半年,有关部门在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的同时,做好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工作,使这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改革有序推进。

  曾几何时,听证会被坊间满腹悲伤而无奈地称为听涨会,如今看来,从我们的集体体验看,价格一改革,接着必上涨。日前,国家发改委在推进水电成品油等重要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时,就明白无误地传达了这一点。

  何谓改革?从学理上讲,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把国家发展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既然是价格改革,就要在价格上有所改变和革新,这种改变和革新绝不等同于只是价格上涨,但打量发改委推行的价格改革,则剑指价格上扬。

  且看发改委发文中字里行间的涨价诉求。在水价改革上,是如此表述的——虽然各地调价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费偏低的问题,有的是为了缓解供水企业生产经营亏损,有的则是为筹集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但这些措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和环境保护。从中释放的信号很明显,那就是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水价都可以涨,因为“这些措施是符合改革方向的”。笔者在此斗胆问一句,何谓符合改革方向?难道符合改革方向就是涨价一条路?如果说涨价符合改革方向,降价就不符合改革方向吗?什么时候改革方向成为涨价的代名词了?

  再看油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石油资源消耗过多,浪费现象突出。因此,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理顺成品油价格,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又让人看不懂。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难道也非得涨价不可?

  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每进行价格改革,每每出台措施推行价格上涨时,发改委总不忘强调一句,“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了这一句话表态,就更坐实了所谓的价格改革就是价格上涨,否则也就无所谓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了。问题是,所谓的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实在是一个暧昧而程序的表态,既无尺度可把握,又无实际效用,倒是徒增一些伪善的说辞。

  正因为价格改革等同于价格上涨,近几年来,发改委一直备受坊间诟病,被戏称为发财委、涨价委,甚至有人建议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名为发财和改制委员会,这些当然都是戏谑之词,不可当真,但也反映了一部分民意,折射出民众对发改委一些行为的不满。诚然,民众之所以有此印象,乃与发改委的一些行为息息相关——一些垄断巨头每每申请涨价时,发改委几乎没有不批准的,即便暂时不批准,假以时日也会批准,有的时候发改委还为垄断企业辩解,比如,当年邮资调整,一时引来民意鼎沸,但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却称,邮政资费的调整对普通居民影响有限……

  事实上,价格一改革就上涨,是粗浅的行为逻辑,而不是真正的改革。正如学者苏振华所称,国家发改委等管理部门一直在发文,试图说服民众接受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引入市场机制实属必要,但如果不从源头上理顺资源的供给机制,而仅仅在消费终端上简单地一涨了之,是起不到节约资源使用的效果的。把改革等同于涨价不仅是对改革的误读,也是对广大民意的轻视,实际上从长远看百害而无益,因为它回避了本该改革、最该改革的其他环节。

  在去年两会上,政协委员讨论政府机构改革时,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直言不讳地称:把改革放在发改委,是不合适。本来发改委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牵头搞机构改革,这个怎么可能呢?李金华可谓一针见血。其实机构改革如此,价格改革何尝不是如此?也许在事关价格改革上,发改委需要多一些倾听民意的雅意了。(王石川)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