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储蓄减少与资金进股市不能画等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储蓄减少与资金进股市不能画等号
2009年08月13日 14: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居民户均存款较上月减少192亿元,这是自2007年10月以来我国居民存款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众多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股市在近期的活跃,居民储蓄又开始了搬家,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存款资金从银行里提取出来,投入到了股市的博弈之中。

  这似乎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分析。最近一段时间,股票交易市场屡创成交天量,而随着IPO的重启,股票发行市场也吸纳了大量的“打新”资金。当股市的“赚钱效应”开始重新产生的时候,它对居民游资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但是,这种分析只是一种凭以往的市场经验所作出的判断,把储蓄减少“归罪”于股市,符合经济教科书上的一般定义,也被以往的实践所证明,但却不完全符合目前我国复杂的经济局面。

  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中央政府推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随着商业银行积极放贷,中国的流动性显得十分充裕。股市受到其正面影响是不难理解的。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普遍面临困难,外部市场受阻,原已存在的内需低迷的问题更显突出,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产品销不出去,企业开工不足,大量企业陷入停产歇业的困境。这一情况在日前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中仍可看出端倪,尽管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企稳,但CPI、PPI这两个直接反映民生状况的重要数据仍在谷底徘徊,这是不争的事实。

  很显然,经济衰退的最终结果是要由民众来承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收入减少已经成为一个渐显突出的问题。最近,多个省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公布了新版的企业工资指导线,跟往年相比,这根“指导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青海、云南的“指导线”下调幅度达到4个百分点。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强调工资指导线下调不等于降工资,但这种“语言游戏”遮盖不住它所蕴含的明显的市场导向作用,政府要给企业纾困解难,职工只能接受企业降薪的现实。收入减少,带来一个直接的显性结果便是储蓄减少,因此,目前居民储蓄的减少,其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在经济衰退的现实面前,民众收入出现下降的实际情况。

  把储蓄减少的原因归结到股市,尽管可能不难在我们身边找到实证,但却掩盖了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复杂情况,掩盖了普通民众在金融危机中所承受的困顿。一方面,中国出现了流动性泛滥的情况,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的活跃似乎在证明着“不差钱”,但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的低迷却又显示居民购买力仍然严重不足,老百姓手头“很差钱”。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前一时期银行信贷方面出现的偏差不无关系,更多资金流向了并不缺钱的地方,而真正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只得到了7.4万亿“天量”信贷中少量的份额,中小企业的困境并未解决,大量依存于中小企业的城乡居民面临失业或收入下降的威胁,消费市场自然难以振兴。这种局面如果不能有效改变,势将对未来的经济复苏形成制约。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股市在中国已有广泛的群众性,但相比于我国的13亿人口,它仍然是一个集中在一部分人中相对有限的市场,对于大量普通的劳动群众来说,手头余钱首选“钱生钱”的渠道仍然是储蓄。因此,有关方面应该从储蓄减少这一信号中看到更实质的内容,下大力气切实解决在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当居民普遍有工做,有钱赚,有余钱储蓄,消费市场才能振兴,经济才能真正复苏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周俊生 媒体从业者)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