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不能蒙受“污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不能蒙受“污染”
2009年08月27日 10:4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命题,但是长期命题往往因为短期的新闻而变得异常受人关注。近期,发生在国内武冈、凤翔等地的几起铅中毒事故,再次把环境保护的长期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而放眼国际社会,在近期中外领导人的会晤中,污染与排放再度成为了双方热议的话题。

  之所以频频与中国提及环境保护和气候变暖问题,并非偶然,更非外国政治家们单纯的理想主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之一,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世界的目光。同样,各国也会期待中国的态度和举动。因为现实问题是,气候变暖的步伐要比人类响应和应对的行动快得多,而在京都议定书2011年到期之前,世界期待一个新的,更加具备可操作性的全球协定,真正让各个国家能够投身到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的活动中。

  这固然好,但是更令人关注的实际上是环境问题可能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金融危机中快速的复苏;另一方面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还在延续,自然环境是无法像经济一样复苏的。甚至在铅中毒的案例中,受害者多数是儿童。这种情况下,环境污染势必增加中国发展的资源成本,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顺利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从内因来看,一个国家发展最快最稳定的阶段,是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实负担最小的阶段。改革开放30年,中国摆脱了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束缚,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但是在发展中呈现的环境过度侵害,高能耗形态,却给国家造成了另一层负担。长期而言,中国不能因为环境污染,成为一个负重爬坡的国家。

  而从外在环境上讨论,与百年前全球政治格局大洗牌的时代相比,今天的国际政治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一个国家的崛起,不完全取决于它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更不取决于传统的武力征服或者威慑。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崛起取决于国际社会对它的认可和接纳。在这种接纳中,重要的考察因素就是国际责任。当然,要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影响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于既影响自身发展,又关系到全球利益的议题,中国能不能有政策决断力和长远的目光。

  这条新闻并非全是负面的结局。至少在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相关负责人做了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议案的说明。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还会更大力度地继续提防不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因为任何一种层面上的环境破坏,既污染了中国公民的生活环境,又污染了中国崛起的历史环境。(商汉)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