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审计不断进取,问责不能停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评论:审计不断进取,问责不能停滞
2009年09月03日 10:2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大 ↓小

  审计署1日发布报告,列举了54个中央及国务院组成部门执行2008年度预算情况的审计结果。从审计情况看,这些国字号单位在执行预算资金中存在四大共性问题:挤占挪用资金、虚报多领财政资金、巧立名目违规收费和公费出国管理不严。报告还首次公开对中央直属机构的审计详情,而审计署同样因应舆论的吁求,首度将略带瑕疵的自我审计结果公之于众。

  国家拨付这54个单位的财政款数额庞大,约占中央财政本级支出的1/4。审计出的问题类型一如往年。如某部1.32亿元收入未上缴国库,冒领预算500万元,账外截留资产逾5000万元;某部挪用经费补亏空,逾百亿元预算未细化;某部滞留应上缴款项逾2亿元;某部越权审批基建4.22亿元,近4亿元预算被悬置;某部问题资金高达8亿元……

  审计报告年年相似,而今年违规使用预算资金的机关名单尤其长,涵盖了中央政府主要的部委办局。对照往年的审计报告可见,哪怕是连年被审计到的单位,今年仍然无一能做到完全清白。例如在基建和房产等方面的乱象,就将18个中央部委联系在一起。即便中央直属单位和审计署被首次纳入审计范围,被看作展现了审计署的勇气,可所暴露出来的依旧是那些常见弊病。

  谈及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通病,审计报告照例是语焉不详,多以“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一带而过。公众十分期待审计报告之后,能够发动审判风暴,从而彻底扭转国家财政被屡屡侵犯的困境。然而自2003年始有审计报告公布以来,只有审计而无审判的状况既久,民众屡屡失望,审计报告成了国民的郁结所在。现实与理想悬殊,然而令民意抱憾的责任不能归咎于审计报告。

  纵观审计署五年来的行为,用心良苦,努力以审计来指引财政执行的正确方向。在扩大审计单位数量的同时,也扩大审计覆盖的领域,审计报告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现出进取心。相较于审计的着意深入,对审计结果的整顿效率很低,呈现出固执的停滞状态。民众对审计报告颇多微辞,实质上是对问题处置的不满。而这就是进取的审计报告不能承受之重。

  审计报告这些年来坚持披露问题,不厌其烦地点评财政资金在国家部门的流转实况,此即其价值所在。审计署不可能不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它做它能做的,它也向民众呈现它所不能改变的。就好像民众一样,审计报告也在等待审计出的问题被真正处理的那一天。在这一点上,缺乏后援的审计报告显得突兀和孤单了些,这与无人向其解释的民众处在类似境地。

  这是一个对峙的僵局。审计报告以差不多的陈述描绘了差不多的严重问题,却在法治层面得不到呼应。被审计的国家资金不仅支撑部门运转,也形成国家形象,更佐证民众对国家的想象。积弊持续堆积,公众产生厌倦的情绪毫不奇怪。审计报告怀着扭转局势的设想走在一条无人喝彩的路上,它的审计对象或以虚词敷衍,或以微调暂时应付,这种种表现与一般民众的需求相去甚远。

  数以亿计的国有资金违反预算准则,被用来铺陈部门利益,国家财政资金显现出涉险而行的侧面,不由得让人心忧。必须要有人为挪用、挥霍和贪腐付出相称的代价,给予相应的惩戒。审计报告每年都提出这个问题,并用连年的报告加以强调,民众高声附议,谁该承担起切实问责的权力和义务?又有谁最不该一味沉默?五年了,审计报告原地踏步,民众要知道答案。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