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如何解读解中国企业500强净利超过美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如何解读解中国企业500强净利超过美国
2009年09月07日 10:0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超过美国,正如中国GDP总量不久将超过日本一样,说明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上升,却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创造力增强。大国经济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具有责任感与全球带动作用的大企业,这方面我国大企业有待增强。

  中国500强企业有三大特点,都说明了工业化初期与政府主导的特征。

  第一个特点,集中于重化工业,2009中国企业500强共分布在75个行业中,企业数量排在前5位的行业是:黑色冶金及延压加工业的企业最多,有65家入围,占总数的13.0%,排列在第2至第5位的分别是建筑业33家,煤炭采掘及采选业26家,一般有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21家,电力、电气、输变电等机械、设备、器材、元器件和线缆制造业18家,这5个行业500强企业数量占总数的32.6%。重化工业是集聚优势社会资源结果,在工业化初期的特定阶段发生,但从我国精密机床等方面看,尚未具备重化工业的技术优势,从重化工业利润到工业先进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个特点,集中于国有大企业。从2009中国企业500强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排名前三位。工行、中国移动、建行、人保、中行、农行、中化集团分列第4位至第10位。这些行业都有极高的进入门槛,大企业均有国有控股,拥有或多或少的垄断优势,高居榜首的中石化每年大叫炼油亏损,总能得到石油提价的及时雨,或者得到政府的补贴。

  由于煤炭行业兼并重组,相信不久的将来神华等公司将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山西板块将异军突起。如果我们将中国所有的大学合并成一所中华大学,该大学从规模上必然跻身世界十大甚至三大之列;如果我们将所有的煤炭资源整合成一个大煤炭公司,该企业必然能够跻身全球三大之列,但未必能够因此高歌实力增强。正像我们不能因此断定山西经济是中国成长最佳经济一样,我们也不能断定中国500强企业将引导中国经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让全民过上有保障生活的创新之路。

  第三个特点,是资金密集型,这意味着社会资源向这些企业倾向性供给。2009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资产为28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9.5万元;制造业企业500强人均资产为11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8万元;服务业企业500强人均资产为540.6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01万元。

  大量资金的提供换来了人均营业收入的增加,2009中国企 业5 0 0强 人 均 营 业 收 入 为98.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9.1万元,这说明人均创造的营业收入还赶不上资金的注入速度,说明为了创造同样的G D P,这些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在增加,企业效率未必如预期上升。

  令人关注的是如下数据,中国500强营业收入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的34.2%,但净利润却显著好于美国———2009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折合成美元为1706亿美元,加上利率变动影响,较上年下降12.4%,显著好于美国企业500强的989亿美元。营业收入低而净利润高,说明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远远好于美国,他们可以用更少的营业收入创造更多的利润。事实令人生疑,今年上半年中国资源价格远高于国际资源价格,这应该归功于政府的收储等扶持资源性企业的政策,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制造业成本维持在高位,政府的隐性补贴总要由消费者或者纳税者承担成本,这次也不例外。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过去一年来美国企业纪录糟糕,美国《财富》杂志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美国企业500强统计显示,2009美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仅为989亿美元,较上年大幅缩水84.67%,创下该榜单问世55年以来的最糟糕纪录。

  值得庆幸的是,除了沿海制造企业外,政府对某些行业提供了及时的救助,启动了刺激消费的政策,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能够拿出巨额的资金支撑某行业。但应该看到,补贴与短期刺激不能成为常态,只有受到严厉监管、用更少的资金与资源创造利润的企业才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基石。在计算中国企业利润的同时,看看中国企业支出成本与组织结构,才能确切地了解中国500强企业的优劣利弊。

  理性的赞美,与冷静的批评,两者不可或缺。( 叶檀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