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外来工生存状况才能解决用工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改善外来工生存状况才能解决用工荒
2009年09月22日 13: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融危机一周年,经济回暖信号频传,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久违的“民工荒”再次出现,那么,珠三角外来工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了吗?近日,中山大学刘林平教授完成的《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农民工的影响》阶段性成果显示,农民工的名义工资有所增长,外来工社保福利待遇指标均有提升。据此,调研负责人认为,一年来珠三角外来工的“生存状态”并未明显恶化,部分福利待遇还有所改善,但企业削减或克扣工资、降低福利甚至裁员等措施,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将金融危机的代价转嫁到外来工身上。如何善待农民工,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中山大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院长期关注珠三角外来工生存状况,刘林平教授主持的相关调研已经坚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在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之下,珠三角外来工的“生存状态”并未明显恶化,名义工资还有所增长,部分福利待遇还有所改善,仍然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答案恐怕与调研的时间窗口有关。必须指出,任何调研都受客观条件限制。由于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与农民工的冲击十分迅猛,受影响下企业的大面积倒闭,与外来工的大规模撤离,必定发生在危机来临后数月。因此,于今年7月进行的调研,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

  事实上,据本报于今年7月份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五个珠三角城市调查所得,在5个城市中,表示有工友返乡的受访者比例为43%—55%,而返乡的工友在受访者熟悉的工友数中的比例,为16%到25%左右。例如,东莞有50.53%的受访者称有工友返乡,而返乡工友占熟悉工友的比例为21.5%。而恰恰在调研展开之前一个月,也就是今年6月份,工厂已经发出招工信号。这就是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那一批农民工,恐怕在调研展开前已经离开珠三角。受调查对象所限,6月以后展开的调研,恐怕只能呈现金融风暴“劫后余生”的一部分人的情况。因此,只能根据刘教授的报告,判断出金融海啸的幸存者们生存状况略有改善。而且更为令人忧虑的是,这改善并不对他们继续留在珠三角构成吸引力。这恰恰意味着,刘林平教授所提出的问题,例如遏止企业削减或克扣工资、降低福利甚至裁员等措施,将金融危机的代价转嫁到外来工身上,改善和提高外来工的社会地位与权利等,在目前显得尤为紧迫。

  从刘教授的调研结果,我们多少看到一丝欣慰,那就是危机已经开始对企业提高外来工福利,发生着倒逼的作用。在刘教授以及本报的调查分别结束之后,8月份民工荒再次出现,不少企业进一步提高劳动待遇吸引外来工。这一方面说明珠三角劳动力市场供求日益趋向“卖方市场”,劳动力的议价权开始提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目前的劳工薪酬提升,仅仅是因为金融危机过后,传统生产旺季需要工人所导致的企业的短期行为。这种缺乏权利基础的待遇提升,随时会随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而改变。而真正扭转外来工命运的制度性变革,迄今尚未发生。

  在本报进行的调查中,外来工普遍反映住房、医疗、教育是他们最难以逾越的“城市门槛”。城里人可以用医保卡、可以享受城市公办学位,可以享受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而他们在毫无保障、承受低工资待遇的同时,必须在这些方面付出与城里人相同甚至更高的成本。从成本与收入的结构判断,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相比,由于权利匮乏所导致的畸高的生活成本,对他们的压力更大。而解决生活成本的问题,是靠提升工资和福利无法解决的。更重要的是,金融海啸之下,企业同样承受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层层“倒逼”,必然将降低外来工社会保障成本的责任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正如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所言,“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进城后还是农民,享受不到城市人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很难在城里定居”。只有赋予外来工无法剥夺的城市权利,他们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才能稳步提升,不再随着国际市场的供求波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