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黄金周”的经济理性和民生愿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盘点“黄金周”的经济理性和民生愿景
2009年10月10日 10:05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十一”长假期间,一度低迷徘徊的居民消费被“激活”,多个行业消费额出现大幅跃增。许多城市的商业街购物场面火爆,旅游景点接待游人数量同比成倍增长,国内再现节日消费“井喷”景象,让人切实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回暖。据了解,10月7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接待游人同比增长353.3%,九寨沟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47.61%。10月1日至8日,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约5700亿元,日均零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8%左右。(10月9日新华社)

  8天长假,各地居民消费同现“井喷”现象。尤其旅游收入,全国预计超过千亿元,北京、杭州、西安等主要旅游城市均现人潮涌动的热火景象。正如全国各地秋后阳春的自然气候,萧索秋天的金融危机颓象似乎一扫而空,中国经济回暖的信号释放得极其强烈。“黄金周”固然存在诸多缺点,但在现阶段,却具有攸关国家民生的重要催化作用,体现出了不可或缺的经济理性和民生愿景。

  长假刚过,就有人挑刺“黄金周”,认为“黄金周”不能仅仅靠经济收入。这看似有理,实则似是而非。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发展的经济。节日经济走暖,市场消费升温,本身就蕴涵着经济和民生的双重要素,既有利国计也惠及民生。以本次“黄金周”为例,全国零售收入5700亿元,这是一块提振经济发展和促进民生的“黄金”蛋糕。须知,这个5700亿,是民生消费的贡献,而民生消费则意味着荷包丰裕,改善生活质量的民意热切,民生的物质幸福感也就是可以量化的现实指标。很简单,这是一个很庸常的经济学常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势化的现实指标。很简单,这是一个很庸常的经济学常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势下,全国消费品零售额越高,就说明经济环境在企稳走好。

  和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严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不同,“黄金周”5700亿元的销售收入靠的是国民的自主消费,质量更高,内涵更优,这才是中国经济让人充满信心的力量所在。归根结底,市场经济是人的经济,是民本经济,自下而上的消费热情,才是市场经济永续发展的汩汩动力,才能确保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变成现实执行力和生产力,才能纠偏确保宏观的投资计划导致的国民经济失衡和市场偏颇。

  如果说金融危机之前,人们对于“黄金周”的纯粹经济理性批评还有几分道理,现实经济的语境则使“黄金周”成为提振经济发展的一剂良药。更值一提的是,从“黄金周”销售收入和旅游收入的量化分析中,除了有国民物质生活提高,也富含国民休闲质量的提升。那么多人选择出游,已非早期“黄金周”一哄而上的人满为患,而是公众在考量交通、环境、接待等诸多要素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智行为。

  所以,不妨这么解读,“黄金周”的千亿收入,对旅游业和旅游者而言,是双赢。从“黄金周”消费体现的新特点看,文化休闲消费、城市近郊“农家乐”的升级和资源节约有所体现显示出国人休闲质量的提高和理性消费意识的增强。在此基础上解读“黄金周”,其中蕴含的人文气息更浓,外延的消费含金量更大,体现的休闲附加值也更高。这意味着“黄金周”收入已非纯粹的经济理性,也蕴涵着民生幸福指数。

  如何盘点和解读“黄金周”,不同阶层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国家获取了财税之利,公众得到了休闲之乐,这是多赢之举。在我看来,相较于欧洲160天左右的休闲时间,中国的“黄金周”不是多而是太少了。(张敬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