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面前需要的不是精神安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诺奖面前需要的不是精神安慰
2009年10月13日 09:00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又一次在诺奖面前失落了,当此之时,我们最需要听到的是自省的声音——当然没有“20年内”的算命式预言听着舒服,但这样的声音更能给人希望。

  到12日晚,随着经济学奖的公布,今年的诺贝尔奖已全部评出,又没中国什么事儿。唯一让不少人稍感安慰的是,获物理学奖的高琨是华裔科学家。

  对此,大家好像已经习惯了,因此基本听不到有关官员和科技精英们反思的声音,倒是杨振宁先生说话了:在20年内,中国本土包括香港、澳门一定会有诺贝尔奖级的科技成果出现。

  感谢杨振宁先生!他的预测,像打气,也像安慰,更像精神按摩,来得及时,听着让人心里舒服。不过别太把杨博士的话当回事,对中国来说,他毕竟是个旁观者。

  在诺奖面前,我们还是清醒一点更牢靠些。可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一些人的短板。不是吗?请看有关人士的眼光:不久前教育部有关人士宣布,“中国科研能力世界第五”,依据的竟是论文数量。如果这样就自认为“世界第五”了,那么科学的世界最高水平就是称体重称出来的,而不是诺奖评出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却对学术腐败保持高度的宽容,仿佛“士林之耻”也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不是吗?涉嫌论文抄袭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等人,至今没听说他们有谁丢了校长职位。中国科学家拿不到诺奖,我们痛心、焦虑,但这些抄袭了人家的论文还顾盼自雄的大学校长们,在基本学术良知和规范面前“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整个社会都对他们轻耸双肩,显出一脸无可奈何状,那就更令人痛心、焦虑!

  轻松愉悦地展望未来,比清除学界的积弊要容易得多,也更容易获得掌声,但却未必有多大的用处,反而容易麻痹人的神经:好像这诺奖也会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一套,风水轮着转,就是轮也该轮到中国了似的。如果连对揭露出来的学术腐败都没有痛下狠手的决心,要从根本上遏制学术腐败恐怕也得来个“20年内”了,这只能让我们离诺奖越来越远,而不是越来越近。

  昨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教师节前夕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他说:“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不需要表扬和自我表扬,不需要安慰和自我安慰,我们需要的,正是温总理这样的清醒认识。有了这种态度,我们离诺奖就近了一步。

  中国又一次在诺奖面前失落了,当此之时,我们最需要听到的是自省的声音——当然没有“20年内”的算命式预言听着舒服,但这样的声音更能给人希望。(评论员 张金岭)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