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与民兴利”而非“与民争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4万亿:“与民兴利”而非“与民争利”
2009年10月29日 11:19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去年11月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并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以来,社会各界对政策的实施效果特别是4万亿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一直给予极大的关注。与此同时,关于如何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以及如何处理好与民间投资的关系问题,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疑虑和争议。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10月28日专门就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全年实现“保8”目标已经基本得到确认。经济下滑的趋势迅速得到遏制,足以证明中央出台的包括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是及时、有力并且成效显著。

  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5050多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0.5%,实现了时间过半、投资完成过半。其中,城乡住房投资完成规划任务的73.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40%以上,原定的三年目标任务有望在两年内基本完成。“下一步,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执行中要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三农’,更加关注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更加关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事实上,自4万亿投机计划出台之后,社会上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有人说,“政府公共投资的建设领域使民间投资的空间受到挤占”,也有人说,“扩大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使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那么,根据近一年来的实施结果,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经我们认真分析研究,4万亿元投资计划不会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该负责人对此态度十分明确。他还表示,从4万亿元投资计划执行效果看,政府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实际上引导和带动了民间投资增长。前9个月城镇非国有投资增长29.5%,呈稳步回升态势,比年初回升9.2个百分点。此外,反映民间投资活跃度的房地产投资也持续回升,前9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长17.7%,比年初大幅回升。

  关于“实施4万亿元投资计划会不会挤占民间投资空间”这一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外部需求严重萎缩、企业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大规模增加中央投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弥补有效需求不足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出台,迅速拉动了市场需求,稳定了各方面信心,为不断丰富和完善一揽子计划、实现保增长目标赢得了时间,也为民间投资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4万亿元投资计划重点投向的七大领域,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是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也是中央财政发挥结构调整主导作用的领域。对这些方面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既有利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是“与民兴利”而不是“与民争利”。

  他还表示,实施好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不会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各方面投资主体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前9个月新增贷款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39.4%,自年初以来持续高于投资增速。

  由于货币供应充足,利率水平基本稳定,民营企业的借贷成本并没有上升。今年以来银行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54.3%,比年初增长24.1%,比全部企业贷款平均增幅高1.5个百分点。

  尽管投资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中充当了火车头的重要角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有关调查也显示,当前民营经济生存环境尚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而民间投资不振,政府投资将难以为继。因此,社会各界对于下一步出台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推动全社会投资平稳增长的有关措施寄予了厚望。

  该人士表示,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措施和意见主要涉及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促进结构调整和民间资本合理流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加强服务和引导等方面。不过,他依然十分强调中央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广泛参与各种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谢利)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