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凭什么该中国造?——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诺亚方舟凭什么该中国造?
2009年12月10日 08:38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硝烟四起、群雄激辩之际,网络上流传着一则“玛雅人有关2012世界末日预言”,称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并称“因为玛雅人的预言99%都变成了现实”云云。这似乎与正在热播的电影《2012》不谋而合。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中,最后拯救地球的诺亚方舟被赫然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笔者对玛雅人的预言不敢苟同,但是传说至少告诉人们,我们应该珍惜地球,珍惜生命。而预言与电影最近似乎正在成为现实生活的注脚。

  在哥本哈根,拿出最大诚意与会、力促会议成果的中国,这两天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欧洲人仍然在对中国高达40%至45%的减排目标指手划脚。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表示,中国的目标是单位GDP碳减排40%,这是国内目标,而欧盟将他们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跟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目标相比,这是不厚道的。

  苏伟的愤慨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凭什么对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提出非份要求?在国际减排义务上,发达国家为什么总是要执行双重标准?就算《2012》真实上演,凭什么拯救地球的诺亚方舟非得“中国制造”?

  既然全球近20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哥本哈根,共同寻求“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机会难得,大家就应该首先说道说道:气候变暖,谁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是地球碳排放急骤增加的200年,可以毫无悬念地下一个结论:地球气候变化是由于发达国家200多年来不断增加的碳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在完成本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埋下严重隐患。

  尽管我们承认,近几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注意环保,在减排方面已经率先行动,但是这些行为仅仅是发达国家在犯下气候问题罪行后的自我觉醒与自我救赎。发达国家绝不能把这种救赎行为看成是要挟发展中国家的砝码。对发达国家而言,把200多年来的历史负债平均摊派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所有国家身上,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中国之所以在气候问题上成为欧洲人的攻击目标,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国家。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且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提醒欧洲人的是: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在全球国家中排名并不靠前。相反,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全球第一。我们可以理解欧洲人对美国的卑躬屈膝与敢怒不敢言,但也不该把矛盾焦点转移到中国身上。

  其二,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这令欧洲人十分不爽,总想找个机会遏制中国。在经贸领域不断制造摩擦无果而终后,在这次占尽主场作战之利的气候大会,欧洲人肯定不会放过机会。在这一点,欧洲人也许忽略了一个问题:相对于某些霸权国家而言,中国是一支崛起的和平力量。尽管中国经济有望列美国之后,但对于美国人均4.5万美元GDP而言,中国的人均GDP却只有3000美元。

  其三,欧洲人想在减排问题上发一笔横财。试想,无论本次气候大会能否达成最终目标文件,哥本哈根大会无疑将成为各国减排工作的新起点。当减排成为全球统一行动之后,各国一定会加大对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而欧盟国家的环保产业在全球起步较早且日渐成熟。尽管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提出,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总额1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平均下来全球人均两美元,无异于杯水车薪。在丹麦,两美元还不够买杯咖啡的。由于咖啡和棺材板的发音在英文中非常相近。苏伟笑称:“也许是我听力不好,我同事说,两美元可能还不够买棺材板呢。”仅管拿出来的钱不多,但是可以想见的是,欧盟国家今后在环保产业挣的钱将更为可观。

  尽管中国在会前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愿意为达成最后的机会作出努力,欧洲人的无理要价却有失厚道。我们一方面愿意对“制造诺亚方舟”贡献力量,但是我们想正告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参与“制造诺亚方舟”,那是情分,而不是应分。即便玛雅人的预言或者《2012》成为现实,那拯救全人类的“诺亚方舟”也完全没有理由非得“中国制造”。(程惠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