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价格逐步公开成本是必然趋势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民生价格逐步公开成本是必然趋势
2010年06月06日 09: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来水价格近日成为舆论热点。日前,有媒体披露,在发改委主办的有关水价公开成本座谈会上,自来水公司的代表大多赞同成本公开,认为这样可以赢得社会的理解,但地方物价部门的代表持反对意见,因为水价成本中包含了一些“不宜公开”的因素,如行政性收费等。但很快,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澄清,“从未发现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不赞同水价成本公开的现象”。并表示,水价成本公开是改革的必然,该部门将稳步推进水价成本公开试点工作。

  水价成本公开,是舆论呼吁了很久的问题。起因不仅出在自来水价格涨势强劲上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地方在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时,经常出现大多数代表都赞同涨价的不正常现象。在没有成本托底的情况下,自来水公司的调价要求往往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晦暗不清的成本构成和由此带来的舆论压力,让自来水价格形成机制难以平滑出台。发改委之所以力推水价成本公开,应该就是为水价形成机制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水价成本公开从两个角度来看,都几乎是必然的。首先是从公平正义的价值底线而言,水价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如果它需要调整而且必然调整,就必须清晰地告知公众,涨价的理由何在。不公开成本,所有关于水价调整的行政程序就都是摆样子的,没有说服力。另外,随着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角逐自来水市场,厘清这个市场的政府定位也越发重要。政府有无不合理收费和成本摊派,水价上涨的压力来自何处,民营资本怎样才能在自来水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市场信息的公开化。事实上,长期信息不对称,已经让这个市场出现了价格扭曲和民怨难止的现象。

  我国的价格法规确定了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公共事业和重要的商品价格,决策权在政府部门,于是政府就成为与市场谈判的主要力量。近年来,在自来水、供暖等价格调整中,民意开始参与博弈,但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民意只能通过扔矿泉水瓶来表达,它就不可能成为公共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理性力量。民意的理性来源于自信,如果公众掌握价格成本等必要的市场信息,他们的参与就会有实际意义。那既不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不会沦为被听证。所以,究竟是让民意成为社会决策的平和、稳定的因素,还是盲目而混乱的意气,取决于他们是否真实地参与了行政程序。

  公共品价格是最重要的民生价格,这一点不难理解。由于体制原因,公共品价格往往包含了垄断性因素,汽油、自来水、煤气、供暖等等莫不如此。在改革的大趋势下,公共用品的价格必然要向市场靠拢;但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剥离垄断经营地位可能导致的不合理垄断利润,民众的福祉就可能被涨价所摊薄,社会公平感和幸福感也会被削弱。逐步公开这些特殊商品的价格,制衡其涨价冲动,平息公众的怀疑情绪,几乎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门槛。

  不仅如此。住房作为一项事关民生的特殊大宗商品,虽然它的价格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但由于其市场缺乏充分竞争的环境,它就更可能成为利益集团对普通百姓疯狂吸金的工具。公开房价的成本,同样也很有必要。它也理应成为政府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公众对住房价格几乎到了“不能忍”的地步,中央政府的调控也由此力度渐强。如果房价的涨势不能回落,市场的理性不能回复,发改委就应该及时把房价成本公开摆上议事日程。

  水价成本公开是一件好事,其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应该及时告知社会。如果发改委上述座谈会不是闭门进行,而是主动邀请媒体旁听,所谓“偏读”和以讹传讹也就不会发生了。(蔡方华)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