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红色罚单"接二连三 郁闷工薪族网上晒礼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长假"红色罚单"接二连三 郁闷工薪族网上晒礼金
2009年10月12日 15:1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已经是我十一长假以来送出的第7份结婚红包了。”昨天上午,在海淀区的婚宴现场,工薪族小张掏出即将送给新人的红包,吐着舌头长叹。十一长假,新人扎堆结婚,长假过后不少网友们纷纷在网上晒起了礼金账单,对于他们来说,一张张喜帖就如“红色罚单”让人实在不堪重负。

  8天的长假就安排了六个婚礼,让小张接请柬接到“手发软”。每场婚礼准备三五百元的贺礼,这一个月工资就差不多搁进去了,可请柬上都是亲戚朋友,无法拒绝,这让工薪阶层的小张只能暗地里大吐苦水:“本来亲友结婚是喜事,可这请柬扎堆实在是让人高兴不起来。”小张说。

  有人更是将礼金在网上晒了出来。一位网友列出了他长假期间的收支表:9月工资4200元,单位发放过节费1000元。10月1日弟弟娶媳妇,送上礼金2000元;10月3日同事嫁女儿,随礼400元;同日一位同事乔迁新居,送礼金400元;10月5日大学同学结婚,送上600元礼金,外加中秋节给岳父岳母送的礼物,一笔账算下来,上月收入已经所剩无几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一长假期间,不少人参加的婚礼少则两三个,多则六七个。

  新婚送礼钱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传统习俗,几十年来,礼金也从几毛钱升值到几百上千元。54岁的刘女士清楚地记得,自己1979年结婚的时候只花了三百多元,那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亲戚朋友的礼物主要以枕巾、脸盆等生活用品为主,最大的礼钱也只有大哥给的20元钱,和现在动辄数十万元的婚礼实在没法比。

  专家认为,年轻人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礼金,“红包”的数量只是一种民间约定俗成的礼数,并没有明文规定过什么,送礼应量力而行,一件有意义的纪念品要比纯粹送钱更能体现心意。(叶晓彦)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