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股指连连新高 隐患宜早防范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学者:股指连连新高 隐患宜早防范
2009年08月04日 09:18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7月以来,伴随A股市场的持续反弹,股市“新高”不断,交投活跃,人气急升。尽管央行微调货币政策,银监会加大对信贷资金的管理力度,新股发行密集,却依然挡不住股市持续放量上行与屡创新高。与此相应,A股新增开户数、交易活跃度、股市保证金余额、新基金募集金额等都连创新高;二季度基金净收益与海外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的规模也创出历史新高。尽管7月29日沪指曾经放量下跌至最低的3174点,但在随后的3个交易日里,A股又连续上涨,昨日又创出新高3462点新高。

  不可否认,股市回暖、反弹是对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经济触底回升的客观反映。但在流动性充裕,甚至有些泛滥的情况下,如此频繁的“新高”,似乎又让我们感受到了2007年股市狂飙时的躁动与不安,在大量资金的暗流涌动中,市场潜伏的某些风险与隐患也在日渐积聚,需引起高度警惕。

  一是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贷款7.37万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贷款总额。虽然大部分信贷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但种种迹象表明,也有部分信贷资金变相、间接违规流入了股市。这部分资金,一方面加剧着股市的投机性,助推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与膨胀,使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渐背离。另一方面,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削弱着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并将影响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不断吹大的资产价格泡沫一旦破裂,必将套牢部分违规流入市场的信贷资金,形成银行新的不良资产,如果这部分资金规模达到使银行难以承受的的地步,将会使银行业的局部风险演化为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影响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从近期的市场走势看,违规流入的信贷资金应该是导致股市暴涨、暴跌的动力之一。在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缺乏足够有效的监控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与炒作股市的应对措施,信贷资金对股市健康发展的危害仍将存在,并会进一步加剧。

  二是过度投机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

  股市向好的基础是上市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上市公司中报有好于预期的趋势,但不容忽视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中期利润来源于其股权投资的大幅增值,得益于股市的强势回暖,并非企业实际经营所致,由此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含金量被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其股票的投资价值,加大了市场的投资风险。

  目前,市场短线化操作频繁,趋势投资者比重较大,对某些股票的炒作带有明显的过度投机性质。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在ST类的股票上,也反映在其他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上。而对某些新股上市的炒作又将这种过度交易行为推向了极致。

  对亏损股票、缺乏真实业绩支撑的股票以及新股的过度炒作,一旦成为普遍现象,将导致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市场机制失灵、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扭曲与市场效率的降低,从而引发整个市场的运行风险。

  三是海外热钱大规模涌入投机套利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随着中国股市的日渐走强,大量海外资金纷纷涌入。海外热钱具有投机性强、操作灵活、进出快速、难以追踪等特点。它们的大规模加速涌入,不仅会助涨股市资产价格的膨胀,加剧市场泡沫风险,还可能引发由国际资本大规模套利引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前,中国经济尚处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对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尽管目前中国股市上升势头强劲,市值规模可观,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股市的名至实归。特别是在股市形势“一片大好”时,更应深刻汲取历史教训,防微杜渐,以免重蹈覆辙。为此,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最大限度的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隐患。

  当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解决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解决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问题。经济增长应以经济增长质量作保证,缺乏质量的经济增长不仅无补于经济的企稳回升,还将延缓和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却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提高。当前,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信贷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更重要的是应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下工夫,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扩大信贷资金规模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因为由此得到的经济增长对社会的危害将弊大于利。

  对已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需要通过加强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协同监管,充分运用和发挥各自的监管资源与监管优势,从各个不同的环节和渠道,严格管理和规范企业信贷资金的使用行为,加强证券营业部与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力求从交易环节识别各种变相的违规投机套利行为,对从事以上行为的机构与个人依法予以严惩。

  防范海外热钱套利股市的风险,需多方协调,从长计议。当前急需建立对海外资金进出的风险监控系统与监控机制,力求将此类风险降至最小化。

  应对金融风险需要灵活的应急举措,但最根本的应对之策依然是不断加强与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健全市场机制、巩固市场基础。(黄丹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访问学者)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