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长陈德铭就中非经贸合作答记者问(全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商务部长陈德铭就中非经贸合作答记者问(全文)
2009年01月20日 1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20日电 据国家商务部网站消息,1月12日-19日,商务部长陈德铭率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访问肯尼亚、赞比亚、安哥拉等非洲三国。日前,陈德铭就访非情况和当前中非经贸合作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新年伊始,您就率团访问非洲,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众所周知,中非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特别是2006年北京峰会的推动下,中非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经贸合作发展迅速。2000年,中非贸易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此后连续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中非贸易历史性地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到1068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稳步发展,截至2008年底,中方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亿美元。继续抓好北京峰会对非8项经贸举措的落实工作,推动中非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是商务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我们此次访非的主要目的。

  特别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影响更不容小视。不少非洲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对外资外援的依赖程度高,资源能源价格大幅回落,给倚重大宗初级产品出口的国家带来了较大困难。我们希望通过访问,加强中非合作,共同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

  此外,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今年4季度将在埃及举行,我们也希望通过访问,广泛听取非洲国家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机制,充实新的合作内容做好准备。

  问:您这次访问非洲三国,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我此次访问的非洲三国,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肯尼亚是中国在东非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赞比亚有我国在非洲设立的首个经贸合作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实施一揽子合作成效显著。

  在访问中,中国代表团拜访了三国领导人,与对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分别举行对口会谈,和在这些国家的中资企业举行座谈,也实地考察了一些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走访了不同档次的当地市场。访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是推动了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对非8项经贸举措的落实工作,新签多个经贸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一批双方关注的重点项目。

  二是与有关国家就如何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达成了许多共识。大家都认为,国际社会应重视危机对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造成的损害,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中方也强调将努力支持非洲国家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会因为危机减少对非洲的援助,受到了普遍欢迎。

  三是为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做了认真的准备。有关国家都对会议表示关注与支持,也提出了不少好的设想和建议。

  四是为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中非经贸合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通过与中资企业深入座谈,了解到许多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完善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很有帮助。

  问: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将如何继续巩固和发展对非经贸合作?

  答: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非经贸合作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

  一是继续扩大中非贸易规模。中非贸易中,不少非洲国家存在一定逆差,中方将有针对性地扩大自非进口。在对31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商品实行零关税待遇的基础上,我们将积极考虑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待遇的受惠商品范围,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口非洲商品。同时,我们也要大力优化对非出口商品结构,通过投资、工程承包带动先进技术、设备的出口。把好出口商品质量关,包括面向低端市场的日用消费品,也不能忽略质量问题。

  二是挖掘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充分利用中非发展基金、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举措,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重点帮助非洲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发展加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并积极探索在旅游、金融、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三是继续扩大对非援助规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加大对社会发展领域和公益事业的关注。继续援建一批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援建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社会、文化及公益项目,帮助非洲国家进一步提高疾病防治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相互借鉴和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更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四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努力为双方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搭建各类有效平台,加强对企业合作的政策、金融、法律和信息等服务,让更多地企业参与到中非经贸合作中来。

  问: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对非经贸八项举措两年多来,取得哪些成效?

  答: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了对非经贸8项举措,这是新时期加强中非合作的重大举措。两年多来,8项举措得到了积极有效的贯彻落实。

  中国对非援助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以来,中国与4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援助协议,今年对非援助规模将比2006年增加一倍,还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了优惠贷款框架协议,用于33个项目。在减免债务方面,中国计划免除33个非洲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168笔债务,目前已与32个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免除债务150笔。

  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我们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首期10亿美元。截至2008年底,基金已投资20个项目,投资额近4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20多亿美元。在总结实际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基金总额将逐步扩大到50亿美元。在非洲建立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工作进展顺利。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广东经贸合作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都在建设中。

  为扩大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中国对相关31个国家最关心的农产品、石材、矿产品、皮革、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和木制家具等10多类商品免除进口关税,截至2008年10月底,中国从非洲进口受惠商品累计6.8亿美元。

  在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医疗、社会发展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显著成绩。2007年至今,中国已累计为非洲49国培训人员10916名。到今年底,中国将向35个非洲国家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中国计划在非洲建立的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大部分已完成项目设计工作,将于今年全部开工建设。中国拟为非洲援建的医院,近一半已完成施工招标。此外,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已于去年12月5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1年竣工。

  从此次访问的几个国家看,对非8项经贸举措在非洲深入人心,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我们在赞比亚考察了赞—中经贸合作区,这是我国在非洲设立的首个经贸合作区。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有10家企业落户,协议投资额7亿多美元,创造了3500多个就业岗位,还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兴建分区,计划发展加工制造和商贸物流业。赞比亚总统班达和我一起出席了分区启动仪式,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赞-中经贸合作区和对非经贸8项举措,认为这和坦赞铁路一样,是新时期中非友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举措。

  问:中国对今年底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有何设想?

  答:中非合作论坛第4届部长级会议将于今年4季度在埃及召开,会议不但要总结中非合作论坛启动以来的各项工作,还要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的新举措。自2008年上半年以来,中方已开始着手准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我们希望通过会议,在扩大中国对非投资和自非进口,支持非洲农业发展、疾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清洁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更多切合非洲实际需要的新举措。

  问: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对非投资日渐增多,赴非企业如何处理好与当地的关系?

  答:近年来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日益增多,中国政府对赴非企业也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他们为东道国经济发展多做贡献,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与所在地人民和谐相处,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此次访非过程,我也特别关心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了解到许多企业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令人非常欣慰。例如,我与一些在非洲从事农业开发的中国企业专门举行了座谈,他们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一些企业还推广订单农业,向当地农民提供良种,培训农业技术,收购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也改善了农民生活。在赞比亚,我参观了我国中色集团兴建的中赞友谊医院,这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之一,为改善附近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与安哥拉中资企业座谈时,一些建筑企业主动提出,虽然当地政府缺乏相应的规范,但中资企业也要自觉做好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这些事例说明,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赴非企业所认同和实践。在访问中,我也体会到非洲人民真心欢迎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在非投资企业一定会越做越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财经频道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