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两会特别报道: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信心之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瞭望》两会特别报道: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信心之源
2009年02月28日 13:4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正在遭遇的,是史所罕见的“寒冬”。

  此刻,这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依然在持续发酵之中。

  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即陷入衰退,日本和欧元区也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的状况不断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2.2%。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将下滑0.3%,这将是二战后发达经济体经济首次全年出现负增长。

  有国际知名学者直指,“我们现在面临着一场规模非同寻常的危机……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指数跌至谷底。这是从未有过的!”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这种不利影响正在日趋明显。

  在全球范围内,迷惘、沮丧、悲观、绝望,如挥之不去的魅影,在我们的周遭游走弥散。

  “我们唯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危机之所以成为真正的麻烦,在于信心的丧失。因之,或者可以这样理解,信心危机才是当下最大的危机。

  “信心是最重要的,比黄金或货币还重要”。在这样的非常时刻,中国向世界清晰而坚定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而此前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全年GDP增长9%,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大幅下滑,增长6.8%。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减少,企业经营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失业人数增加。中国也面临极大的困难。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的信心源自何方?

  应对危机的信心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我国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仍然处在前列;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改革开放30年持续发展为我国打下了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坚实物质基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全球经济面临的调整和重组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历史阶段,中国GDP总量已超过25万亿元,财政收入6万亿元左右,外汇储备近2万亿美元……即使在遭遇危机之后的2008年,中国经济依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除开今天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更加丰富,多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譬如,比较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

  因此,我们能以更长远的目光、更深远的谋划应对当前的危机:我们增强解决深层次发展和矛盾问题的能力,就是在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我们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采取措施,也为今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甚至于,这种信心,还能在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文化传承中找到基因。

  最直接的信心来自于行动与实效。来自各方面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中国在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台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效应已初步显现。有国外学者这样提醒人们:“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新年到来的时候,路透社在积极评价了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效果后这样写道:“我们这次在隧道中看到的曙光,不再是来自下一班列车的灯泡,而是真正从隧道出口照射进来的光芒。”

  这,是这个“寒冬”里令人温暖的光亮——令人鼓舞的信心之光。

  让我们在信心的光辉照耀下,前行。(金风)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