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两会特别报道:中国应战危机“路线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瞭望》两会特别报道:中国应战危机“路线图”
2009年02月28日 14:0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9·15”以来的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完整勾勒出了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果敢思路和行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了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传递了清晰的信号: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调控措施,将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从去年9月15日央行宣布6年来首次下调贷款利率,到去年11月份扩大内需十大措施的出台,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保增长的调控目标,再到十大产业振兴政策的密集获批……面对危机,中国正在果断有力地展开行动。

  保增长:振兴实体经济

  ●宏调调控政策开始转向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日渐深入,以2008年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标志,确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措施。这是继1998年中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再次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我国首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凸显了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

  ●4万亿提振中国经济增长信心

  按照投资方案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09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目前,第一批10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在2008年12月18日前全部下达,已在各地具体实施。第二批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从项目到资金在2009年春节前也已完全到位,其中有350亿元直接用于中央投资的建设项目,资金交由国家各相关部委安排;余下的950亿元投资资金,将结合各省区市上报的项目,下达到地方政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年定调

  2008年12月8日~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9年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扩内需战略开启

  为扩大消费、稳定出口,2008年12月2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部署了激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七大措施,以及缓解出口困难、稳定外贸的六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2月30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

  ●稳定楼市“组合拳”出台

  2008年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央行推出刺激楼市一揽子新政策。财税部门明确,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央行决定,2008年10月27日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同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各档次利率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这一揽子新政策旨在为低迷的楼市注入暖意,表明了政府维护国内楼市健康稳定发展的决心。

  ●国务院放松二手房贷

  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12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申请贷款购买第二套用于改善居住条件的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可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

  ●十大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2009年1月14日,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获批;2月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2月11日是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2月18日是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2月19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2月25日,最后两项产业振兴规划花落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

  这些产业政策出台已经开始发挥效用,比如,受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影响,1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环比增长4.44%,特别是购置税下调的排气量1.6升及以下品种产销明显好于其他品种。同时,国内汽车企业库存得到释放,1月库存创13个月以来新低,其中乘用车库存较上月减少8万余辆。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