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望在09年中转抑为扬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经济有望在09年中转抑为扬重回快速增长通道
2009年01月01日 17:35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2009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考验。对于今年的经济前景,北京的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有望在年中转抑为扬,重回快速增长的通道,预计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以上。

  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记者表示,随着上一轮调控影响力的完全释放和近期经济刺激措施的迅速落实,今年下半年内需的扩大有可能抵住外部需求锐减的冲击,所以,“只要坚持到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已披露的规划,2009年,中国将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向“三农”、节能减排、社会事业、西部大开发倾斜,加快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建设和启动这方面的重大工程,同时,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最近在一个投资策略报告会上表示,依靠较高的投资率,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通道,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率先摆脱经济下滑。

  “中国经济今年将呈现介于‘V’字与‘U’字之间的调整,肯定不会是‘L’型。”他说。

  根据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2009年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目前一系列扩大消费的刺激政策正陆续出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说,目前中国内需拉动经济量占GDP的八成左右,按照现有的需求和存货情况看,到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大部分企业能够消化掉累积的存货,恢复购进新生产资料,这将标志着经济开始回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尽管外需在下降,但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具有需求刚性,只要有信贷支持,出口形势不会过于悲观,同样,国内基本消费需求也是刚性的,并且农村市场将扩大,保持消费正常增速亦非难事。

  从国际环境来看,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经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今年下半年有望开始缓解衰退。有关专家指出,外部需求的好转也将有助于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出现适度复苏。

  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在经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景气去年下半年开始回落。其中,财政收入、外贸出口分别在去年10月份和11月首次出现负增长。工业生产指数也进入“偏冷”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判断指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还处在下滑过程中,预计经济减速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今年上半年经济看上去会更困难些。

  尽管面临挑战,但也仍有不少因素有利于中国经济。经济学家们指出,经济出现周期性增长和调整是市场经济中正常的现象。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从总体经济增长率、就业失业指标、物价上涨率、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大中国经济的主导支撑力量没有变化。

  此外,从中国的居民资产负债状况、企业资产负债状况、金融业资产负债状况、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易纲指出,“这些都有利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

  在过去的经济低迷时期,中国的中央调控机制都很好地发挥了作用,能迅速地通过重要的政策调整。

  面对此次危机,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把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将“保增长”确定为首要任务,并推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政策刺激的力度明显加大。

  中国政府要求,绝大部分的投资要于今年3月两会召开之前投入到项目的建设中。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撰文指出,根据项目审批与工程进度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刺激经济方案的成效将于2009年第二季度起在实体经济中逐步呈现。

  中国政府已经清楚地表明今年的政策取向,即将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支持。(记者 章利新 陈君)

【编辑:闻育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