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A股一枝独秀 专家支招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1月A股一枝独秀 专家支招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
2009年01月20日 09:46 来源:央视《新闻会客厅》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小萌:您好观众朋友,这里是正在直播的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中国中心》。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争论,究竟是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尽管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是你会发现,在各种网站、论坛甚至博客上,今年关于这个问题,人们热情依然不减。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关注自己的财富,将会增加还是减少。另外一方面,也跟进入一月份以来,A股走出了一个一枝独秀的行情有关系。先来看一个短片。

  解说:元旦以来,全球股市萎靡不振,A股成为万目关注的一点红,走出了一段独立行情,走出史上最强的心灵开局。

  上周五A股叫红高开,不止一度冲上1984点。然而临近收盘股市调头向下,爆收1954点,让局势变得更为复杂一些。消息面上,利好和利购不断涌现,双方势均力敌,股民心态由此变得微妙起来。

  上周新公布的12月份金融数据,反应出经济运行有好转迹象,流动性指标的反弹,有效的推动了市场圆满,各方对于经济悲观预期有所改观。加上上周以来,政策面暖风频吹,都引起了相关板块的活跃表现。

  另一方面,近期纷纷出炉的2008年业绩预报,也对A股造成了相当的压力。截至2009年1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6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08年业绩预告。在年报业绩预告披露过程中,有44家公司,年报预告业绩发生转变,由利好转利购。

  临近春节,要是选择持币,万一错失如此机会,确实可惜。选择持股,要是股市再次下跌调整,那么前阶段的收获可能会付之东流。两秒在人,不如一秒在手,保守者如是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乐观者这番言,双方势均力敌,到底该怎么办?那么春节过后,中国经济的春天是否也会来临呢?

  【演播室访谈】

  李小萌:马上要迎来了牛年,更让人们对接下来能否从熊转牛充满了期待。我们演播室请到三位嘉宾做一个介绍,首先要介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欢迎您杨院长。旁边,这边要介绍的是,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以及在我旁边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袁钢明教授,欢迎您。今天很难得请到三位都是研究经济学,甚至更侧重于研究宏观经济学,但是一上来我就要把三位经济学家从云端拽到地面上,给一个操作性很强的问题让三位回答,就像刚才前面问,马上到春节了,究竟应该持货过年,还是持股过年,先听听三位的观点。

  袁钢明:我先说吧。

  李小萌:好。

  袁钢明:我说是应该持股过年。

  李小萌:持股过年,好,来。

  高善文:我们侧面谈这个比较倾向性的看法是。

  李小萌:很专业的说法?

  高善文:在目前的这样一个点位上,我们觉得是两可之间。

  李小萌:怎样都行啊。

  高善文:对。

  李小萌:那么您的观点?

  杨瑞龙:我认为还是应该谨慎对待,在不能看到,最大清醒的,那个时候,还是先储备过年过的好了再说。

  李小萌:太好了,真是一个巧合,左中右全都有人有观点,现在就要请你们三位把自己的理由说一下了,先从您来。

  袁钢明:我说吧。

  李小萌:好的。

  袁钢明:我觉得这个实体经济,最坏的情况基本上已经过去了,或者马上就要过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美国最严重的情况,是雷曼已经破反了,不会再有比雷曼更大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这是外部。而外部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可能后面还会有,但是它是个别的、零散的,而不像雷曼那么厉害了,这是外部。而中部我们最严重的是11月份,11月份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已经降到了5%多一点,而现在也会上升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大型的一些措施已经出台,而且货币也在放松,所以最严重的情况现在正在过去。如果这个实体经济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但是这个股市是非常灵敏的,它总是要提前要做一下,所以估计我们事后我们来看,可能我们的实体经济可能会在今年的下半年。或者今年的就这一段时间里头,年中和下半年可能会起来,当然我们说股市要提前一步,所以现在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李小萌:所以袁教授的观点是说,最艰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袁钢明:正在过去。

  李小萌:正在过去,过完春节就过去了?

  袁钢明:对,正在过去。也可能还要过一段时间,但是有的人估计这个时间很长,有人估计可能会两、三年,三、四年,但是我的估计大概就在半年左右。

  李小萌:好,所以要拿着股票等待机会。来,听听您的观点。

【编辑:蓝玉贵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