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出台消费券“国家计划”势在必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证券日报:出台消费券“国家计划”势在必行
2009年03月05日 13:53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伴随商务部关于消费券的一语定调,及其近期紧锣密鼓展开调研,特别是近日“两会”代表委员相继提交有关议案提案,社会各界对消费券发放的“国家计划”预期日渐升温。尽管争论仍在延续,但我们认为,出台消费券“国家计划”势在必行,且宜早不宜迟。

  本报今年1月21日曾刊发《关于“给每人发1000元”的深度思考》的文章,提出了由中央财政主导、向全国人民每人发1000元的民主建言。文尾记者曾指出“给中国13亿人口每人发1000元的主张不是教条的。如果说每人发1000元不行,那么每人发500元可以吗?300元也可以啊!同时,是发钱,还是发购物券,这也是可以探讨的问题。还有,通过什么程序启动给每人发钱的动议,这也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但不论怎么样,给中国国民所有的人发钱,这是一个正确的取向”。

  现在看,发放消费券的地方越来越多,呼声也越来越高。为此,记者再就发放消费券特别是消费券“国家计划”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要深刻理解胡总书记的指示

  所谓消费券“国家计划”,是指从国家层面对消费券发放主体、范围、金额、时间等做出一个制度性的安排。

  我们坚持认为,发放消费券最理想的方案是由中央财政主导、全国人民人人有份。如果一时难以做到,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也应从国家层面拿出一个对地方有约束力的“消费券发放指导计划”,尽可能让消费券能够惠及更多百姓,从而更有力地扩大消费。

  之所以说出台消费券“国家计划”宜早不宜迟,主要是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期考虑。而在当前“特殊条件”下,显得犹为迫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的指示,充满自信且意味深长,我们要深刻理解。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也表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因素,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扩大消费,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作贡献。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情况下,我国将采取加大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来进一步拉动内需,扩大国内消费。

  陈德铭指出,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目前出现了新一轮恶化的苗头,2月份美欧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最低。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各国的实体经济,也导致我国面临的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加大力度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是保持我国经济较快增速的重中之重。

  联系到此前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有关消费券的表态,我们认为,决策层在发放消费券这一问题上已逐渐形成共识。而出台消费券“国家计划”,完全可以作为“更强有力的措施”之一。

  “更强有力措施”的重要选择

  为什么说消费券“国家计划”可以作为扩大消费更强有力的措施?综合研判,主要有以下理由:

  其一,发放消费券或直接发钱比投资刺激内需具有更高的效率。

  有关专家测算,同样一笔钱,用于投资大概有10%能转化为消费需求,而如果发消费券或直接发钱,大概有83%会转化为消费需求。这一测算也许有些偏乐观,但即使按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测算,二者效率之比也在3倍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整一部分用于投资的资金来发消费券或直接发钱,未尝不可。

  特别是,传统的扩大投资模式虽能带来立时内需的增加,但其长期效果却难以预料。而如果刻意追求投资规模,容易造成“大跃进”式的投资失误,容易产生一些奢华项目,造成巨大的损失。

  仅以上海30公里磁悬浮示范线项目为例,建设成本超过1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超过50亿元,每公里造价约3亿元。有关资料显示,巨额的运营成本,不到两成的客流,让上海磁悬浮交通公司每年都在以5亿-7亿元的速度亏本。

  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在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同时,可以考虑启动更大规模的消费券发放计划。这样,从长期来看,拉动内需的效果将更显著,从而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其二,发放消费券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是对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全面屏弃。

  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最终消费需求,投资形成的巨大产能可能无法消化。消费券的优势正是将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行为有机统一。消费者在市场终端,如果我们尽可能少的限制消费券发放对象,让不同阶层的民众都能在市场中自由选择,无疑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而刻意增加投资,有可能使得一些新增投资的行业中一些本该倒闭的企业因此而“振兴”,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往往一遇风浪,又不由自主地回到老路上去。高度重视产业振兴,而对从根本上强化消费需求重视不足。

  其三,发放消费券有利于为下游企业解困。

  扩大投资虽能较快地拉动GDP增长,但可拉动的经济链条主要集中于上游产业,而对当前加工制造类、生产消费类等处于疲软期的下游企业,其带动作用不足。尤其是,对目前陷入严重财务困境、亟待解救的下游消费类中小企业作用太过间接,拉动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发放消费券,可直接加大城乡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达到为下游企业解困的目的。

  其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放消费券可一定程度上“倒逼”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遏制广为诟病的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消费这“三公消费”中亚腐败现象的发生。

  目前,我国财政集中了过大比例的国民总收入,而对支出的监督尚不到位,地方政府经常有乱花钱的冲动。就拿近期中央出台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来说,各地官员“跑部钱进”的场景好不壮观,配套计划资金很快就高达近30万亿元。看上去地方政府保增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其中可能出现的浪费不可小视。

  有专家指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政府投资是否过头的办法,就是看政府的奢侈大楼、形象工程是否越来越多。上个世纪80年代,没有几个地方政府盖奢侈大楼,甚至90年代也很少,但是,近几年到处都是。这说明,政府掌握的钱“太多”了,是该扭转“国富民穷”局面的时候了。

  另据国家行政学院有关专家综合各方面数据,包括公开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议案,推算2006年的政府“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国是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

  9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简单测算下来,9000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支出的22.5%。而发达国家平均为5%左右,其中美国在9%左右,日本在2.8%左右。

  因此,与其让来自老百姓、来自纳税人的钱大量“跑冒滴漏”,还不如把一部分钱直接发给老百姓。这样,既有利于扩大消费,还能彰显“还富于民”的民本思想。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