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能否启动农村消费?效果显现还需时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家电下乡"能否启动农村消费?效果显现还需时间
2009年03月06日 09:1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2月27日,河北省家电下乡启动仪式在石家庄北国商城举行。海尔、康佳、TCL、西门子等家电品牌入选“下乡”。家用电器主要是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一律按国家补贴13%施行。 中新社发 陈占五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启动农村消费需要增收,并完善社会保障,而“家电下乡”活动本身的效果显现还需要时间

  本刊记者/ 杨正莲

  全球经济尚无复苏迹象,中国政府拟以巨额财政投入家电下乡活动,进而刺激农村消费,这是继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的直补。

  2月27日,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表示,2009年财政投入200亿元补贴家电下乡,预期可拉动1500多亿元的农村消费。

  远期更为宏大的计划是,未来四年要在全国销售家电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

  计划能否如愿?这需要权衡农村消费能力和家电下乡的利益分层。

  被压抑的消费需求

  1月15日至2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CCTV2008经济生活大调查”,农村被访者的消费选择依次为:电脑、汽车、冰箱、摩托车、彩电、旅游、手机、空调、洗衣机。

  农村居民对家电的这种需求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初步测算,全面实施“家电下乡”,预计到2010年可以基本消化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的中低端家电产品过剩产能,转移20%以上的出口能力,每年可减少顺差100亿美元以上,每年新增消费近1000亿元。

  当前的收入水平似乎暗示着释放消费需求的可能——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这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那时正是家电迅速普及的阶段。

  这个拥有8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在出口受阻、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显得吸引力空前。一场由政府主导、主流企业参与的经济刺激计划被迅速放大——2月1日起,已经试点一年多的家电下乡活动开始在全国推广。

  但这个旨在刺激农民消费的计划,在另外一个角度上却也再次提示了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而这正是中国农民长期“有钱不敢花”的体制性因素。也就是说,即使农村今日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当年城镇普及家电的阶段,这也并不能保证农村会有当年城市普及家电的进度。因为,在同样的经济水平下,农村居民还要考虑养老、教育、医疗等,而当年在二元体制下的城市居民则无此担忧。

  商务部研究院市场建设研究部负责人唐淳风也认为,推动家电下乡能否真正提高农民的消费意愿,中国还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比较而言,农民是否有能力购买下乡家电,则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

  眼下,虽有政府的财政补贴,这些家电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例如,彩电和洗衣机最高限价2000元,约为中国农村居民2008年人均纯收入的42%;电冰箱(含冷柜)最高限价2500元,是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

  商务部研究院市场建设研究部负责人唐淳风在调研中也发现,日常消费品的下乡并不能引起农民太大的购买欲,“应该把家电下乡改为机电、建材下乡,把农用工程机械、农用加工机械、农用车这些算进去。因为这些可以给农民生财,产生新的生财机会,就是借钱也得买。”他建议增加生产型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

  增收,任重而道远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构建购买家电的经济实力,远比购买家电本身重要而迫切。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就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还得加强流通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唐淳风说,“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是大家必须的,但是他们却赚不到钱,反而是流通领域经销商赚了不少钱,如果能够从流通领域把中间环节压缩到最低限度,就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据悉,商务部正准备通过设立农家店,建设改造农贸市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等措施,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帮助农民增加生产性收入。

  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已经高达三成。外出打工是增加收入最为便捷的渠道,但目前的就业形势却颇为令人担忧。

  2月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中国今年大约有两千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

  2月28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取决于消费的不在于一般号召,而在于消费者口袋里是不是真的有钱。”

  这实际上正是中国农民最朴素的消费心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经济发展,使人们就业,从而挣到钱才能真正实现消费。

  中小企业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还要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中小企业自身处境艰难,甚至大量倒闭破产。中小企业的复苏和发展,除了依赖政府的扶持之外,还需要整个经济环境的好转,这无疑加剧了农民工就业增收的难度。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