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鸵鸟落户广东南雄 开创农民增收新途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非洲鸵鸟落户广东南雄 开创农民增收新途径
2009年03月31日 1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非洲鸵鸟落户粤北山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韶关3月31日电 (冯昶 李凌 朱祖纯)原产于非洲的鸵鸟,在粤北山区的南雄市水口镇悄然出现。自去年来,该镇通过招商引进鸵鸟养殖项目,以“基地+农户” 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该镇已养殖鸵鸟近500多只,计划3年内投资3000万元,养殖总量达12000只的发展规模。

  在位于该镇大坪村占地800多亩水南门驼鸟养殖场,目及之处是搭好的养殖栏圈,徘徊奔跑在圈内的鸵鸟很是可爱,平整的田块和荒土上长出了绿油油的青草。

  正在喂鸵鸟的陈场长告诉记者,投入近300万元的养殖场现存栏鸵鸟500多只,有15个管理工人。

  据陈场长介绍,鸵鸟抗病力强易于喂养,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高,一般养殖周期10个月可达180斤左右,每只鸵鸟的饲养成本约300元。鸵鸟全身都是“宝”,鸟皮可制作高档皮衣,鸟肉每斤可卖到18元以上,鸟蛋每枚卖到80元左右,蛋壳都用来制作工艺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水南门鸟养殖场是利用前几年新开垦的沙荒地开发建成的,通过养殖鸵鸟和种草料可以改良土壤、增强地力。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场内新建了四、五栋猪舍,共养母猪200余头,猪粪、尿液直接引灌到四周的草场上,形成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的发展格局。

  水口镇镇长吴林山介绍,该镇计划通过做大鸵鸟养殖产业,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种养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形成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与此同时,该镇还以鸵鸟养殖基地为依托,引进紫罗兰甘薯(紫心薯)项目,今年发动当地农民利用闲置荒山种植1000亩以上的紫罗兰甘薯。这样一来既可为鸵鸟养殖基地提供充足的薯叶原料,也对甘薯进行深加工,开发旅游食品,实现优势互补,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编辑:庄百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