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板以125万元高价转手
据这位温州老板透露,他当初买黄唇鱼是准备和几个朋友自己吃的。但后来他把黄唇鱼运回温州后发现,鱼身上有些伤痕,肉质不太好。于是只好以125万忍痛卖了,一转手就赚了27万。
这么一条黄唇鱼究竟值多少钱呢?为什么会如此走俏?“按照业内的行价,这条黄唇鱼如果按鱼肉、鱼肚细分地卖,估计可以卖到两百来万。”嵛山岛上一位老鱼贩透露。
2007年4月初,广东湛江市一渔民也曾捕获一条重达49公斤的黄唇鱼,随后被一酒店以58万元收购,酒店烹食了鱼肉,留下价值200万元的鱼肚不肯卖。
去年3月1日,苍南渔民捕获了一条15公斤重的黄唇鱼,后来以89万的高价出售(本报曾连续报道)。
买卖黄唇鱼是违法的
昨天,温州绿眼睛环境文化中心理事长方明和往福鼎打了好几个电话,试图找到老陈,了解情况。
“黄唇鱼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不准买卖,更不会有市场标准价。卖出这样的天价完全是市场炒作。”
方明和说,因为海洋保护动物鉴别相对困难,而且对于渔民放生海洋保护动物该如何补偿,国家还没有相应措施,“所以跟陆生保护动物比起来,人们对海洋保护动物的保护意识还不强。”
温州渔政处渔业行政执法科郑科长表示,国家对不同的保护动物,有不同的资源保护费标准。“买卖黄唇鱼是违法的,一旦查处,则要根据相应资源保护费标准,处以10倍以内的罚款。案件重大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资料库:
黄唇鱼体长1~1.5米,重15~30公斤。大的可达50余公斤。解放前,浙江沿海常有捕捞黄唇鱼,视为上等补品,尤其是鱼膘(俗称“鱼胶”)甚为珍贵,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黄唇鱼仅分布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海域,是我国的特有鱼种。由于数量稀少,加上沿海各地捕捞强度加剧,目前濒临灭绝。(通讯员刘德清 本报驻温州记者 甘凌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