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曹妃甸循环经济之路:让梦想照进现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探访曹妃甸循环经济之路:让梦想照进现实
2009年04月17日 2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曹妃甸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位于曹妃甸港区的曹妃甸工业区被国家确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目前,曹妃甸已吹沙造地120平方公里,整个港区建成后将吹沙造地3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码头泊位260多个,年吞吐量5亿吨。图为外籍货轮正在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卸载。 作 者:翟羽佳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唐山4月17日电 题 探访曹妃甸循环经济之路:让梦想照进现实

  记者 田张梦

  渤海之滨,正午时分的曹妃甸以扑面而来的蓬勃朝气给到访的记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装卸井然、三十万吨级原油码头输油管道蜿蜒入海,伴随新首钢三月生产出第一炉钢水,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也雏形显现……所谓“闻名不如见面”,曹妃甸的气魄总能令亲临此地者怦然心动。

  面对仿佛触手可及的渤海最深点,曹妃甸的建设者们在这片目前已有12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的单体工程工地上描绘着近乎完美的未来。

  天然“钻石级”港址,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名目繁多的各种定位下,蕴含着太多的理想。

  “我们满怀激情地来建设曹妃甸,这是一个人类的旗帜性工程” 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渤珣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着曹妃甸工业区从无到有、从规划到现实的点点滴滴,一幅令人为之心动的循环经济发展图景正一步步在渤海湾展开。

  完美的“循环”

  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名至实归。

  曹妃甸工业区以循环经济布局,循环经济链条确定了不同企业的平面关系。现代物流产业链、钢铁产业链、石化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海洋化工产业链五大产业链构成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点。

  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展览大厅悬挂的一幅循环经济示意图形象地阐释了个中玄机:钢铁工业高炉释放的低热值废气在实施压差发电综合利用之后,送至焦化厂用于焦炭生产,由此置换出高热值煤气送至钢铁厂用于原料烧结和轧钢。钢铁厂的工业余热经回收给煤化工和城市生活,以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钢铁厂的工业废渣制成超细粉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重复使用,浓缩废水用于拌和原料,经燃烧消除最终污染。发电厂的冷却余热用于发展海水养殖,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以降低淡水成本。

  薛渤珣对记者说:“人类生产力的发展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短缺,能源价格高度膨胀,产业布局困惑。因此,曹妃甸工业区在产业布局时认真地做了大量文章。”

  在曹妃甸,所有的工业废渣、废水百分之百利用,废气回收利用96%。

  曹妃甸综合能耗非常低,在第一道环节就缓解减少排废。薛渤珣举例说,其他地方炼一吨钢需要七到八吨水,在曹妃甸仅需3.6吨。首钢在北京石景山九万人就业,搬到曹妃甸后,采取了260多项先进技术和技术专利,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幅度提高,年产一千万吨钢铁只需七千人。另外,曹妃甸海水淡化是用燃气轮机组的电,这种回收高炉里的废气置换出来的电成本只有0.12元。

  创造一个“生态”

  记者在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登上三十万吨级原油码头,广阔的渤海就呈现在拦海堤坝之后。据工作人员介绍,曹妃甸从甸头向前延伸500米水深即达负25米,深槽达负36米,是渤海最深点;负30米等深线水域长约6公里;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水道与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

  然而,渤海的海岸线大多平缓而深远。薛渤珣说,正因此,渤海近海处冬天结冰,极不适于鱼类的繁殖。

  “但曹妃甸却做了鱼类繁衍的栖息地。电厂的余热排到十五米水深没有航道的回潮河里。冬季电厂余热12度,河里放一些种鱼,使鱼得以一年四季繁衍。我们坚信从曹妃甸投产那天起,渤海的幼鱼会不断增多,曹妃甸不是在修复一个生态,而是用工业的排废创造一个生态。” 薛渤珣说。

  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新城是曹妃甸新区未来的政治、文化、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将形成100万人口的聚集。循环经济自然将其纳入其中。

  “生态城的供暖就是利用钢铁厂三千万吨的余热回收,家庭供电基本由七十万千瓦的浮海风电保障。除了很少的废气外,生态城基本利用的都是可再生能源。” 薛渤珣谈及于此,不无骄傲:“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废气能源的综合利用,我们规划得已很完美。”(完)

【编辑:闻育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