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交流频现敏感数据 信披潜规则挑战法律底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机构交流频现敏感数据 信披潜规则挑战法律底线
2009年04月02日 18:11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机构利用与上市公司的紧密关系,早于公开披露而获得公司的经营数据已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不过,随着市场上此种现象愈演愈烈,一些公司未披露的经营数据甚至开始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机构公开发布的交流纪要中,原有的“潜规则”似乎正在变为“显规则”。

  目前正值年报披露高峰期,各类机构开始密集调研上市公司,各种各样的调研报告、交流纪要充斥网络。虽然绝大部分报告和纪要都遵循信息披露原则,回避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描述,但还是有少数报告或纪要公开披露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

  2009年2月中旬,华东地区一家水泥类上市公司高管在回答券商分析师提问时表示“目前公司账面现金超过60亿元,接近公司一年的资本开支。”“去年(2008年)四季度公司销量仍超过3000万吨。”3月,该公司公布了2008年年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货币资金约6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资本性支出约51亿元,和之前与券商交流时做出的表述基本相符。

  从交流纪要来看,这家公司透露的信息还不算最为露骨,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在与机构交流的时候就将重要的生产经营数据和盘托出,似乎不透露核心经营数据就不足以俘获机构的“芳心”。

  某家总部在上海的证券公司于2008年11月底在上海召开2009年的投资策略会,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应邀参会。在该证券公司公开披露的交流纪要中披露了一家资源类上市公司2008年的产量数据,同时指出“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下半年公司业绩将低于上半年”,同时还透露了该上市公司将在未来一年内提高主要产品产量的详细信息。2008年12月15日,另一家已上市的证券公司也在交流纪要中提到该公司2008年四季度主要产品的详细成本情况。

  事实上,上述信息都见于机构公开发布的交流纪要当中,纪要信息本身已经过机构的层层筛选,在经过刻意选择的信息中仍出现大量上市公司未公开披露数据,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没有写进纪要的信息,而这些没有进入纪要的信息又包含着怎样的经营数据呢?

  除了比较敏感的数据信息,上市公司经营方针、政策方面的信息也是机构投资者十分感兴趣的部分。例如一家福建的上市公司高管对前来调研的机构表示“可能会增加一些仓储物流设施的建设,公司将首先在华东地区如上海建立起仓储基地,时机合适后将在天津等地建立仓储基地。”

  有知情人士表示,不少机构与上市公司已经形成经营信息方面的利益共同体,机构需要经营信息、上市公司需要控制股价。有些时候,为了配合机构的炒作,上市公司还会主动与机构结合,在消息面上给予支持。记者建业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