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金融中心人才瓶颈 复旦推"基金经理孵化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解决金融中心人才瓶颈 复旦推"基金经理孵化器"
2009年05月27日 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上海五月二十七日电 (记者 孙璐)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台词,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人才瓶颈。

  为满足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高端人才的海量需要,日前,沪上名校复旦大学宣布,与浦东陆家嘴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合作,从二○○九年报考复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中,择优选拔60名学生,专门学习投资基金管理。这个新开办的硕士班取名金融学专业基金管理方向,是中国内地高校第一个专门培养基金经理的孵化器。此间有关专家表示,这一“基金经理孵化器”有望成为中国未来优秀基金经理的摇篮。

  记者了解到,金融行业知识和资本高度密集,因此其从业人员收入也是相当令人艳羡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2-3倍,而在金融行业当中,收入最高的又是基金经理。专业期刊《阿尔法》公布的2006年世界顶尖级对冲基金经理的收入调查显示,25名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平均年收入达到惊人的5.7亿美元。而根据尤里克咨询公司2008年对上海、北京和深圳证券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即便在熊市的市场背景下,基金经理的年收入平均值依然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因此,基金经理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业的金字塔塔尖人才。

  与高收入相对应的是对基金经理的高要求和培养过程中的高淘汰率。从基金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应该具备很多素质和能力,他应该掌握金融、投资和财务等理论和知识,应该掌握行业相关的大量知识,应该对市场有相当的感觉,应该是一个有号召力的团队领袖等等。基金经理一般都有6—10年以上的证券或投资从业经验,从证券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最后只有凤毛麟角的少数人才能成为基金经理乃至基金公司投资总监。

  此间有关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观察国外基金经理的经历,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商学院金融管理硕士的学习经历。在这个学习阶段,他们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金融、投资、财务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他们接触了不同的行业并掌握了行业分析的基本方法,他们建立了不同的团队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案例分析等等。可以说,经历过这样的学习经历的证券从业人员成长为基金经理的概率大大提高了。商学院金融管理硕士教育成为非常重要的基金经理成长的孵化器。而目前中国各高校均没有这样的基金经理孵化器。现有的MBA教育基本没有专门的金融方向,更加没有基金管理方向,而金融学硕士则侧重于基础理论的教育,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中国的基金业从国外商学院招收不少金融管理硕士,但有些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又缺乏了解。中国的基金业迫切需要中国自己的基金经理的孵化器。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首要的也是培养高端金融人才。

  据介绍,此间复旦大学首创的“基金经理硕士班”的设立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改变供给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而是从人才需求出发设立专业方向,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运用科学学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基金管理硕士班在选拔上非常重视面试环节,面试老师不仅包括复旦金融学的教授,还邀请了著名基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和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的专家一同参加,以未来基金经理的要求来选拔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则邀请了金融学专家、基金公司高管一同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核心课程,在师资配置上,除了复旦经济学院的教师以外,还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政府财经部门官员、顶级基金经理、高级行业分析师、心理专家等开设课时灵活、应用型非常强的课程;学制三年,其中最后一年必须在基金公司实习;实行双导师制,除了安排金融学教授作为学业导师以外,还聘请基金经理担任实践导师。所有这些创新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为中国培养合格的基金经理。完

【编辑:闻育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