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股市走强的四个“为什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读懂中国股市走强的四个“为什么”
2009年07月08日 08:23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7月7日,上证综指从3100点处回落至3080点。在大盘自去年10月末连续上涨8个多月并且涨幅超过80%之后,对于中国股市涨势能否持续以及股市上涨是否有基本面支持的质疑声有所增多。

  认真剖析中国股市此轮上涨的成因、性质以及下一步的演变趋势,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经济为何能够保持持续增长?

  对中国股市这轮上涨质疑的人认为,中国股市原本就是投机市,其下跌至1600点甚至更低都是完全合理的。他们认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既然国际金融危机来了,中国经济就会必然大滑坡,就会必然“平等地分享”全球经济低迷的痛苦。中国经济不可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迷。

  但事实并非如此,自2008年9月起,中国政府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财政、货币、税收、国资管理、资本市场等多方位进行政策调整,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大幅度放宽信贷闸门,仅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2008年全年的信贷额度规模,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没有欧美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自由泛滥”、“市场化放纵”,不需要花财政钱填补金融机构的窟窿,所以,中国财政和银行系统可以拿出钱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发展”的市场劣势此时转变成为了优势。

  从根本上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持续高增长的动力在于必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工业化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4.9%,而发达国家是90%,即使是全世界平均水平也达到了49%。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个基本态势决定了中国经济必须加快发展,并且有可能实现较快速度的增长。而政府采取的方针政策总的方向是市场化,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重,那么,一种有序、开放的政策必然吸引市场资源向中国市场聚集。

  第二个问题是,政府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对于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借着指责中国是非市场化国家指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其实,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中,从来都没有完全一样的、标准化的市场经济。并且,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程,中国政府已经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健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的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统一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胡锦涛语)。

  中国作为一个相对后起的市场经济体,必然会在发展中借鉴市场经济历史上的一切经验教训,其中包括“善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我们通过市场的、法治的、行政的措施,提振各方面的信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稳定经济、稳定社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我国在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上,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上,在财政货币政策运用上,在资本市场政策运用上,努力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平衡,在有些方面,侧重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

  有人指责中国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不能治本,甚至连标都不能治,如果不是无知,也是“睁眼说瞎话”。从制定政策之初,政府就已经非常关切调整经济结构这个问题,注重深化改革,远近结合。具体而言,政策短期“下猛药”,而长期则重在“调结构”。事实表明,这方面的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以住房、汽车、家电等为代表的居民消费加速启动,为保增长立下汗马功劳。

  8个多月来股市持续上扬,大体上是恢复性上涨和对中国经济振兴的积极反映,是合理的。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