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性产品涨价势在必行还是垄断谋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资源性产品涨价势在必行还是垄断谋私
2009年08月27日 07: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水价上涨余音未了,部分城市又传来了液化气涨价的消息。有人说好,认为这样可以让消费者因为水、液化气贵了而减少浪费;有人说不好,因为水价、液化气价上涨,会增加低收入者的生活负担,也有人认为这是天然垄断部门的又一次“谋私”行为。

  支持方:资源性产品涨价势在必行

  提出涨价的企业纷纷表示,目前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水平过低,企业经营困难。而支持水、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专家认为,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势在必行。

  署名徐昌生的博客观点认为,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足以说明现在的水价偏低。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水价偏低不仅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它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文章举例,某地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该地区并不适合发展大量用水的产业(如造纸厂),可是由于水价偏低,用水大户经过测算反而觉得此地非常适合企业发展,于是,该企业便在这个城市大量投资落户下来。但由于用水量过大,地方的水资源难以为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二选一,要么是当地的百姓用水越来越困难窘迫,要么是政府在民意的压力下对这家企业进行限产或搬迁。这样的结果意味着政府、企业、百姓乃至是整个社会谁也没有得到好处。

  署名宋桂芳文章也认为,水价改革是大势所趋。这些年,一方面是水处理标准逐年提高,另一方面是持续多年在CPI高企下克制不涨价的压力需要理性释放,水价适度上调也是合理诉求。

  反对方:遏制公共必需品的涨价潮

  但是,对于上调水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许多网友表示反对。

  反对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水等资源性产品属于垄断经营,垄断企业有上调价格的冲动,却没有节约成本的动力,价格上调后的收益成了垄断企业的收入。

  此前,有媒体公布出一家公司在经营一个城市的自来水业务中,其毛利率达46.85%,超过了暴利的房地产业,成为最能赚钱的公共行业。这引来公众对水务行业“内部亏损”计算方式的强烈质疑。

  署名刘须的博客认为,城市供水在传统上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行业,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一般都受到政府监管,以防企业利用公众缺乏选择而随意提价。供水当然并不是一个先天亏损的行业,否则无法解释国际水务巨头为何对中国供水市场趋之若鹜。中国的供水企业亏损主要仍然是体制原因:我国一直把自来水供应作为公益性事业,设立了公用事业部门对自来水进行统一管理。但公用事业部门和自来水经营企业之间完全是一种政企高度合一的关系。在既有管理体制下,经营亏损由政府负责,企业没有经营风险,也就没有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动力。因此,更加不能通过加价来提高企业利润,必须先考虑企业自身效率是否足够,机构是否臃肿,管理是否有问题,通过加价确实解决了企业的利润提高问题,但是民众有可能花冤枉钱养了闲人,不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反对的理由之二是,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义务,政府不能从中逐利。

  署名奇荒的博客认为,地方政府逐利比外资操纵水价更可怕,政府由卖地赚钱到卖公用事业赚钱,显现的是政府公共责任后移的场景,与之相伴随的是,政府的脸上写满了“利益”的字眼,成了“无利不起早”的“商人”。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府是一种委托代理机构,它必须对其委托人即公众负责,确保公众利益得到维护是政府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卖地赚钱到卖公用事业赚钱,明显背离了这点。

  反对的理由之三是,目前不是涨价的好时机。署名余丰慧的博客认为,我国资源公共产品价格确实不算高,适度上调也无可厚非。但是,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现在处于经济复苏阶段,失业增加,就业难度大,居民收入要么减少,要么失业失去收入来源。此时,一哄而起上调公共必需品价格,对百姓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从根本上复苏必须启动消费,而在金融危机阶段消费非常低迷,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消费,其中:轻税薄赋、低价格、少收费是政府理应采取的措施,如果全面提高公共产品价格,必然使得下游产品价格同时上涨,会抑制居民消费,对经济恢复没有一点益处。

  还有观点质疑,涨水价是为了促进节水,涨房价是不是为了节地呢?有网友认为,按节约资源的逻辑,一直备受指责的开发商可以挺直腰杆了,谁说开发商只求暴利、不讲社会责任了?开发商一直在配合政府做着一件大善事,中国土地资源紧张外星人都知道,如果不涨房价,稀缺的土地资源还会有人去珍惜么?房价的猛涨对促进人们节地意识的形成和加强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