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靠身价:公募赚钱经理更易转私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跳槽靠身价:公募赚钱经理更易转私募
2009年09月28日 10:01 来源:投资者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离开公募基金不到3个月的前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李旭利,近期再次成为基金界关注的焦点。他转投私募基金之后发行的首只基金——重阳3期顺利募集11亿份,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在没有庞大的营销团队和广泛的销售渠道支持下,私募产品能达到这个规模,无疑是市场对明星公募转投私募基金经理的高度认可。

  从2006年开始,随着证券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市场行情的不断红火,公募基金规模出现了井喷式的扩大,随之而来的基金经理排名压力、个人收入和业绩考核不尽理想、公募基金运作受限较多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开始思变,摆脱公募基金的种种束缚。

  从公募基金出走的基金经理多数是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从早期的博时基金肖华、工银瑞信基金的江晖、上投摩根的吕俊,到李旭利,他们大部分都曾是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或者副总监,均是所在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的核心人物。这些人在改投私募基金之前,赚钱能力究竟如何?是否与明星光辉名副其实?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通过统计目前管理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经理业绩时发现,他们在管理公募基金时确实创造了不错的业绩,从投资管理已实现的赚钱总数看,他们离任时大部分没有亏损,且平均赚钱总数远高于现任基金经理。13位投奔私募的基金经理在管理公募基金时平均赚得31亿元,远超目前公募基金经理人均赚下的1.72亿元,是后者赚钱数的18倍。

  此外,与现任公募基金经理相比,这批“改头换面”的基金经理在超越大盘(以上证综合指数为比较对象)方面也显示出私募基金的强势,不仅平均超越幅度高于公募基金,且全部超越大盘,同时,在整体盈利的稳定性上,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也优势明显。

  平均赚31亿走西口

  离开公募基金业去做私募基金,这并不是每位公募基金经理都有本事能走上的道路,在《投资者报》8月17日独家首发的“454位基金经理赚钱榜”上,35%的基金经理自2004年以来管理的基金都处在赔本状态,平均每人亏损5亿元。

  显然,这些还处在亏损状态的基金经理还是待在公募基金比较好,因为那里旱涝保收,无论赚钱还是赔钱,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年薪和奖金入账。

  敢于走上私募之路的人一定有些资本,《投资者报》统计2006年以来走上私募之路的主要公募基金经理时发现,他们在离开时,全部带着平均31亿元的赚钱身价离开旱涝保收的公募行业。

  列入统计的前公募基金经理包括易方达基金梁文涛、工银瑞信基金江晖、长盛基金田荣华、博时基金肖华、嘉实基金王贵文、广发基金何震、泰达荷银基金李泽刚、信达澳银曾昭雄、华夏基金石波、嘉实基金赵军、上投摩根吕俊、富国基金徐大成和交银施罗德李旭利共13人。

  上述13人中既有在2007年投奔私募的,也有此后两年才投奔私募者,我们对其在公募期间赚钱总数的统计时间段,依然与“454位基金经理赚钱榜”一致,即始于2004年2季度,终于其离任之日。

  《投资者报》统计数据显示,13位投奔私募的基金经理中,有1位管理的基金净收益累计为亏损,12位赚钱,平均赚钱31亿元。而截至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每人累计实现的赚钱总数为1.72亿元,远低于投奔私募的基金经理离任的平均身价。

  从赚钱总数看,这13位基金经理离任时累计赚取406亿元,而454位现任公募基金经理同样的时间段,共赚得782亿元。约用了35倍的总人数,赚取的收益率仅为两倍。

  需说明的是,现任的公募基金经理中包括管理债券和货币基金的基金经理,而投奔私募的基金经理主要管理偏股型基金;此外,投奔私募的基金经理有大部分是在上证指数4000以下时投奔私募,并非在6000点赚得最多时离开。

  核心投资成员转私募

  除李旭利外,投奔私募的基金经理赚钱均为正值,赚钱最多的是原广发策略优选的基金经理何震,现在上海汇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私募产品有汇利优选和汇利优选二号。

  排在何震之后的分别是: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原基金经理吕俊、嘉实旗下基金丰和原基金经理赵军、原嘉实主题基金经理王贵文和原华夏回报基金经理石波,何震等五人在离任时分别赚取了136亿元、57亿元、49亿元、48亿元和44亿元。

  这些基金经理的第一个共同特点是全出自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且在公司里都为投资管理的核心人物,如王贵文当时是嘉实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赵军时任嘉实基金研究部总监、总经理助理,吕俊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何震和石波分别是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监。

  他们的第二个特点是离任时间选择非常好,有4位在2007年7月或8月、1位在2008年2月离任,这两个时间点的上证指数点位相对现在来说仍在半山腰。

  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他们此前管理的基金业绩非常优秀。如吕俊管理的上投摩根中国优势,2006年以171%的年收益率处在混合型基金收益率排名的第一位,在2007年上半年,继续名列前茅。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