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发券“劝”消费是刺激消费最有力的方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观察:发券“劝”消费是刺激消费最有力的方法
2009年01月22日 15:21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核心提示

  在激烈的争论声中,消费券已经在国内一些地方率先开始了尝试。危机面前,如何提振内需,刺激消费成为一个大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放消费券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国内这却是个新生事物。发消费券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但在非常时期,这一政策却能收立竿见影之效,这种“人民消费,政府买单”的措施,至少在短期内可以对经济产生立即升温的效益。

  培训、消费到旅游“券”消费走进百姓生活

  老百姓捂紧的钱包始终是刺激消费最大的障碍,投资拉动内需已经大范围铺开的同时,撬动居民日常消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杭州市政府近日决定于春节前后发放1亿元的消费券,受惠群体包括1.55万户低保困难户、31万退休职工和26万名初高中学生,每人每户100元至200元不等。杭州市政府称,发放消费券是从源头上鼓励大家消费。

  而湖南省旅游局计划在春节前启动“湘景·湘游——— 湖南人游湖南”首期活动,通过抽奖等方式,将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消费券奖励给省内居民,鼓励他们畅游湖南。

  事实上,发券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在成都等地试行。去年12月11日,成都市民政局率先宣布将拿出价值3791万元的消费券,发放给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扶对象,每人100元。此后,成都再次全市向2360余人发放价值118万元的就业培训券。持券者可到全市173家定点培训机构学习培训,培训券的金额可抵用培训费。

  近期,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欧元之父”蒙代尔在中国参加会议时,也建议中国政府发放1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以此拉动内需。

  长效与近景消费券该不该发仍存争论

  有消息报道称,此前成都发放的消费券已经使用了近7成左右,尽管各类消费券已经开始大范围试水,但是国内经济学界对于政府应不应该发放消费券仍有激烈争论。

  支持一方的理由是,发放消费券确实能刺激消费,不仅能帮许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对就业也会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当前中国经济突然失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外需过于依赖,忽视国内消费的发展。而从刺激经济的角度来看,如果政府的刺激方案能从产业链较长的行业末端启动,对稳定全局经济增长将会有较大的帮助,否则,过多地注重基础设施和对上游行业的刺激,不但会增加新的产能过剩的压力,也可能会出现“上游热、下游冷”的不平衡局面。

  而反对一方则认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才是左右居民是否会在当下大举消费的决定因素。发放消费券只能使居民的收入有一次性的增长,而无法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而且,发放消费券还可能导致替代效应和对现金消费的挤出效应,总体消费也很难提升。

  更有学者将发放消费券一事上升到了国民精神的高度,认为盲目追捧消费券这种无偿获得的福利,将损害国民自我奋斗的精神。

  直接分享经济刺激政策“券”消费效用可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近日表示,能够快速刺激经济的措施莫过于发消费券。他建议,消费券应与现金一比一搭配才能使用。这样,如果发5000亿元消费券,将消费1万亿元商品,可以拉高GDP近3个百分点。

  尽管消费券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使用过,而且不少国家都是采取大范围甚至全民发放的方式。日本在1998年和1999年先后向符合标准的国民发放消费券,而1998年的数据则表明,消费券的发放促使日本国内消费、特别是零售额显著增加。德国目前也准备向3000万民众发放预算达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36亿元)的消费促销券,和拿到消费券就可直接买东西有所不同的是,德国拟发售的消费促销券需要额外自掏腰包贴钱才能使用。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他表示:“这就相当于发放购物打折券,打折部分由政府支付。也就是说,居民必须要先消费才能享受到优惠,那么,这种消费券的发放办法就能够起到大幅拉动内需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消费券,只有大范围地发放才能拉动内需,向少部分困难人群发放,只能解决其生活困难,对拉动内需虽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总体数量不多,不会起到较大作用。

  专家表示,此次拉动内需更要从民生角度出发。上马或扩张公共工程,可以创造一些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增长。但是,这些投资普遍周期较长,而且,其吸收就业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而,其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终究是间接的。

  与之相比,直接把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可能更能见成效。例如消费券将政府资金直接用于民众的最终消费。“这一尝试至少拓展了政府进行政策选择、包括刺激内需的政策选择的空间。”当然,直接发放购物券只是一种政策选择,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更多较为有效地以公共资源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选择,例如健全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记者 赵志国)

  观点

  发券“劝”消费是最有力的方法

  扩大内需不外乎两条路径:一是扩大投资,二是刺激消费。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利用4万亿元投资拉动内需的总体思路,各地政府也提出了据称总计高达近20多万亿元的配套投资计划。此举非常及时且必要,必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一计划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要见到成效再快也得一年半载,难以在短期内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大规模投资,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合理增长,直接导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衡。

  因此,我们认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是扩大消费,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并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给每人发券劝消费则是最直接、最有力、最简单、最有效刺激消费的好办法。

  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最终也要转化为消费需求,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有实证研究表明,按人发钱比投资刺激内需具有更高的效率。

  有关专家测算,同样一笔钱,用于投资大概有10%能转化为消费需求,而如果按人发钱,大概有83%会转化为消费需求。这说明,为了启动同样大小的消费,让人民得到同样大的利益,使用按人发钱的办法只需花费投资的1/8就够了。这将极大地节约资金,极大地降低金融风险。

  因此,有专家指出,按人发钱这项创新“工具”,比使用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更有效率、更安全,可以作为宏观调控除了利率、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外的“第四杠杆”。

  实际上,普通老百姓不是有钱不消费,而是没钱消费。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口的55.1%在贫穷的农村,城市人口的60%每天支出没有超过3美元,这些人口都具有很高的消费倾向。

  根据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和乘数效应,穷人手中所增加的钱会更倾向于消费,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给每人发1000元”,这些钱到了量大面广的低收入人群手里,更能迅速地拉动国内消费市场。

  有人担心“给每人发1000元”会带来通胀。其实,如果这笔钱不是央行新发钞票来解决,没有引起货币总量的变化,引发通胀的压力就很小;只要通胀的水平被维持在正常且足以刺激经济的情况下,其对经济的影响就不是负面的。(谢镇江 张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财经频道

【编辑:高雪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