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遭质疑 次批回归传统技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遭质疑 次批回归传统技法

2010年07月15日 08:53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首批圆明园修复文物遭专家质疑

  昨天,圆明园首批20件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主办方特意举办一场评审会。不过,被邀文物专家对圆明园文物的修复方法并不认同,建议下一阶段的文物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方式为主。

  -三种修复方法受到质疑

  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20件从圆明园出土的破损瓷器按照“展示修复”、“美术修复”、“考古修复”三种方式,完美呈现在专家面前。记者看到,修复的瓷器中,有的破碎地方用白石膏修复,有的还在石膏外面又涂上一层金漆,还有的盘子等瓷器,残缺的图案和花纹经过了人工绘制。而对于文物的修复方法,专家多提出质疑,主要集中在使用金漆、人工描绘和石膏材质三个方面。

  “石膏补完后,又在外面涂上金漆是什么目的?”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率先发问。“就是为了让瓷器更漂亮。”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的於洋回应说,金漆修复文物是学习了日本的做法,以此恢复破损文物本身的信息,这也算是对圆明园文物修复的一次尝试。

  “金漆修补文物的做法是可以尝试,但最好选用单色釉面的瓷器,这样颜色的反差会小。”原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杨志军认为,圆明园的瓷器并不适合采用金漆修复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与瓷器本身的颜色反差很大,而且金漆修复的文物也体现不出圆明园的历史沧桑感。对此,王丹华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文物的修复强调真实性”

  在20件修复完成的瓷器中,一件“五蝠捧寿”青花盘引起了王丹华的注意。“这些图案是原来就有的吗?”一向“挑剔”的专家再次发问。於洋解释说:“盘子底部的三只蝙蝠是原有的,剩下的两只是在修复过程中,人工绘制上去的。”

  此时,王丹华望着於洋,“你们绘制的蝙蝠可有照片作为依据?”当她得知这两只蝙蝠是工作人员根据盘子上原有的蝙蝠图案绘制而成之后,又仔细看了盘子,然后说:“原来蝙蝠的图案非常均匀,但现在修补上的两只蝙蝠就显得不太协调,比原来的蝙蝠显得有点‘胖’。”

  对此於洋解释说,他们绘制蝙蝠是为了使整个盘子图案完整。“没有依据,就没有必要补全,更不能随心所欲。”王丹华再次表现出严谨的态度。

  王丹华认为,现在绘制的蝙蝠应该说是一种推敲,并没有依据,原来盘子上的蝙蝠腿脚、眼睛都很生动形象,而新补充上去的蝙蝠既无神韵,笔法也不均匀。

  王丹华表示,不论是瓷器,还是中国字画的修复,原则只有一个:按照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进行,“文物修复一定要强调真实性,我们不是文物贩子,不能修复出来的文物有作假的感觉。”

  经过激烈的讨论,专家观点达成一致:圆明园文物修复应该采用中国最传统,而且是唯一的文物修复技法——石膏修复。而无论是金漆工艺,还是绘制图案的做法都不可取。

  然而,就在石膏修复的问题上,眼尖的专家还是发现了问题:修复所采用的石膏材质较粗糙,没有接近瓷器的质感。“修复瓷器与修复陶器不同,陶器本身很粗放,石膏的颗粒可以粗一些。但瓷器质地细腻,应该使用颗粒细小的石膏进行修复。”

  此外,专家还认为,圆明园的文物应保持残破的状态,不需要通过修复过于完美,这样文物本身的信息就无法传递出来。

  -第二批文物修复将回归传统技法

  昨天,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在展示首批修复文物的同时,也宣布了第二批准备修复的文物,这批文物共10件,仍然是破损瓷器,均为康熙年间的官窑瓷,主要出土地点位于圆明园的曲院风荷景区。

  在第二批需要修复的10件文物中,包括三件康熙款青花二龙戏珠碗,这三件瓷器是从365个瓷器残片中经过挑选拼接,达到修复条件。

  此外,达到修复条件的还有四件康熙款青花龙红海水纹盘,一件康熙款青花菊花杯,一件康熙款青花桃实勾莲纹盘,一件康熙款釉里红龙纹缠枝花纹碗。不过专家表示,这些文物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并非精品。

  对于专家近似“苛刻”的建议和疑问,参与此次圆明园文物修复工程的北大文博考古学院副教授胡东波表示,第二批文物修复将采纳专家建议,对破损瓷器采用石膏修补的方法,不再使用金漆工艺,更不会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主观填补文物的纹饰和图案。

  文物修复方案可行 外观未达理想效果

  经过一下午的研讨,受邀专家总体认为圆明园文物修复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文物修复后的外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此,专家给出三点建议:一、文物修复应依据现行国家文物保护法的原则进行修复。二、采用传统的虚浮方式,对文物破损部分采取石膏修补的方法。三、文物残缺部分,如果没有原始依据,不主张恢复。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