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何时能超越美日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动漫何时能超越美日韩?

2010年07月15日 15: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迪斯尼的老鼠在西方银幕上崭露头角时,地球另一头蹦出一只猴子与之分庭抗礼——1941年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后来的日本漫画宗师、当时的小学生手冢治虫被孙悟空深深吸引,走上了动漫创作之路,临死还要拍《我的孙悟空》。

  新中国成立后动漫依然拉风,动画有阿凡提、黑猫警长、小蝌蚪,漫画有风靡全国的连环画。那时没人批评中国动漫缺乏想象力。

  可近20年来,中国动漫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灵魂,被美、日、韩、英等国突飞猛进的动漫产业远远甩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被忍者神龟、希瑞公主、多啦A梦、樱木花道等西来的、东来的动漫形象熏陶着长大。这时,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动漫如何才能重插想象之翼、再起风云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动漫是给谁创作的。从产业角度来说,动画和漫画的创作应该瞄准需求方。

  日本动漫把对象的年龄层分得非常细。《聪明的一休》、《多啦A梦》针对低幼儿童。到了小学年龄,小朋友有了神秘感,《名侦探柯南》就出来了。到了中学时代有了偶像概念,《灌篮高手》、《头文字D》等立即跟上。日本由于出生率长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其动漫产品已经并且越来越成人化。中国的需求空间很大,光儿童就有4亿,能充分满足这个市场就不得了。

  第二,动漫人才是什么样的。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动漫创作者应该不管旁人,只管内心,从自我感受出发创作。这样才叫原创。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样,越是自己的就越是别人的。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人才,人才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有着不竭的想象力。现在一谈培养动漫人才,说着说着就把中国人想象力的缺乏归咎于高考。高考成了很多问题的挡箭牌。与其把中国动漫的想象力寄望于应试教育的漏网之鱼,不如谈些更有可行性的途径。

  中国目前有400多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学生有60多万。每年近5万动画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都属于低端人才,只会些基本的制作技能。也不怨他们,当前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以为开些3D课程就跟上了潮流。

  在专业培养上,影响学生的并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或者说同样重要的还有文学、艺术设计、美术等。尤其是文学,它能帮助理解事物、人生和社会。考察一下美国等动漫强国的创作人才就会发现,他们的背景都非常丰富,有很多不同的人生、学习经历。他们除了学素描、绘画基础之外,还懂得表演、灯光、摄影、摄像等。

  漫画创作者和动画导演一样,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能够把整个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各方面都利用起来。这样的人才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厘清动画与漫画的关系。动画是产业扶持政策能够立竿见影的领域。国家2004年一声令下,要做大做强动画产业。于是,随着资金、政策的利好纷至沓来,动画片产量6年间增长了40倍。跟其他行业相似,量上去了,可原创缺乏、想象匮乏造成优秀的自主品牌稀少。只靠一只狼和一群羊不能担起服务中国消费者的全部重任。

  还是考察一下动漫强国的情况,我们发现,漫画的种类、数量一定多于动画,漫画是基础。漫画出来了,创意也就出来了。制作公司看到人物好、故事好,就会投资做动画。比如日本,大概每100部漫画有5部可以变成动画,20选1,动画质量就优。多元化的漫画作者、差异化的漫画作品,是动画作品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漫画家蔡志忠曾总结,一个好的漫画家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会画画,第二,会写故事或改编故事,第三,有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如果只有第三个,可以做张艺谋,如果只有第二个,可以做莎士比亚,如果只有第一个,那就只能当助理、做加工。故事是王道,透过图象把故事讲出来是技术。

  总之,细分需求市场,培养复合人才,再沿着先漫画后动画的路子走,中国动漫一定会像多啦A梦的口袋一样,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熊建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