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1.8亿票房飚泪 心理爆破不可忽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唐山大地震》1.8亿票房飚泪 心理爆破不可忽略

2010年07月27日 09:0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唐山大地震》7月22日上映至今,票房高达1.8亿元,并以首日3620万元刷新了《阿凡达》3600万元的纪录。抛开“首部国产IMAX大片”等标题式宣传,影片引发了关于灾难、灾后心理、怨恨与谅解的人性思考。有业内人士称,它在观众中完成了一次心理爆破,震荡出某种意义。

  片尾曲是王菲的《心经》。那句“度一切苦厄”唱响时,一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正骑车经过刻着24万遇难者姓名的纪念碑,上面有他的父亲、姐姐和儿子的名字。这之前的一个镜头是张静初扮演的女儿原谅了徐帆扮演的母亲,32年前母亲为救7岁的弟弟而放弃了7岁的她。风平浪静的日子与影片再现的灾难与惊恐绝望造成强烈对比,“度一切苦厄”这几个字是可以体会的了——面对灾难生死,可以选择爆发或沉默,最终让希望和力量回归的往往是一份平常心。只是,简单的一个“度”字包藏着太多纠结和痛苦。

  23秒,“不是我想不起来,是我忘不掉”

  家破人亡的地震其实只有短短23秒,但倾刻颠覆的不仅是家园,还有生与死的残酷取舍。7岁的主人翁方登是被母亲“抛弃”的,多少年后她还记得母亲说的三个字:“救弟弟!”压在水泥板下奄奄一息的她无法看见母亲当时的心已经“碎得像渣一样”;如果说“怨恨”有种子,那么那个时候就是被深埋下了,长长的茂盛地陪着她长大。整整32年,她以“失忆”的表象小心地掩藏起回忆。直到自己成为单身母亲,直到养母去世,直到远嫁海外,她才有勇气说出:“不是我想不起来,是我忘不掉!”她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残酷无比的心理“余震”。

  姐弟重逢的场面是戏剧化的,从海外赶回汶川参加地震救灾的姐姐,偶遇也赶来救灾的弟弟。怨恨与喜悦即将喷发的瞬间,熟悉商业电影语言的冯小刚切换了镜头,舍弃了颇具“仪式感”的桥段,让人真切地看到一份平常心的生命力量,这力量让人再苦再难再痛也得活下去。

  地震10年后的1980年代,徐帆扮演的母亲李元妮在儿子吃早饭时,看都不看儿子,瞟了眼桌上的假肢说:“快戴上,大小伙子了,出门要注意形象。”她把痛的日子当成了平常日子过;祭日烧纸,她一边烧纸一边告诉死去的亲人新家怎么走。李晨扮演的儿子方达的话透着时间洗刷下的淡忘:“这都多少年了,怪瘆人的。”地震20年后的1990年代,儿子要为母亲买大房子住,母亲拒绝的理由是:新家都说了20年,搬了家你爸和姐不认得路,我也老了,再说也说不动了。

  影片中,李元妮30多年的日子,用儿子的话说就是“守着心里的废墟在过”。30多年,老房子的铁门开开关关,房里的母亲只是对着断了一条胳膊的儿子絮絮叨叨,她的日子过得如同一杯白开水,却让观众看到她用平常心在废墟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支柱:“哪个男人能用生命去爱你,跟着这么个男人,值了!”这是她对死去的丈夫浪漫而现实的爱情选择。

  32年,从“疼”到“暖”,刻意团圆反显不易

  原作者张翎说她的小说表述的是一个“疼”字,电影表述的是一个“暖”字。在小说《余震》的开头,张翎用短文《浴火,却不是凤凰》,比喻时间严密包裹之下孩子心灵被天灾刮擦出的血会暗暗渗流更久。冯小刚则用母女和解为电影画上一个大团圆的句号。老房子里终于又有了一大家子,观众也可以大哭一场发泄心中的情绪。可是将“疼”变成“暖”的加加减减中,却也有些纠结。

  张翎说小说写到最后,是因为忍不住疼痛才安排女儿小登回家。小说中,妈妈为救弟弟而放弃小登,成为小登在30多年生活中无法解开的心结,甚至多次自杀。就连结尾处,小登回唐山找妈妈也被描写成母女隔着一层楼,似乎见了又似乎没见。最后,母亲站在阳台上俯视女儿,却完全认不出来,还问“闺女你找谁”。

  冯小刚在电影中省略了方登自杀的情节,在剧本中把结尾改成方登向妈妈下跪认错。而拍摄时又改成了李元妮先向女儿下跪,痛哭中的母女心里是谅解了对方的。这样的改编几乎有几分“好莱坞”,其乐融融却显出几分刻意。冯小刚说:“大家都愿意看到李元妮一家人好起来。”但是他心底里似乎认可张翎“根本没有止疼药,也没有答案”的感受。

  从文字到影像,有些主题的确过于沉重,以至于无法还原。而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最终让人看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这份从“疼”到“暖”的转变,哪怕有几分刻意,却让人看到了家庭、亲人的珍贵以及那份用平静弥合创伤的不易。

  面对巨大灾难时,在选择爆发和沉默后,活下来的人们最终都会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存一份平常心,不同的是内心深处的希望和力量的多多少少。影片中,促使32年后女儿谅解母亲的,正是进门时一盆浸在水里的西红柿——地震前妈妈曾答应给她买西红柿;还有一捆厚厚的语文数学课本——每到开学,妈妈在给弟弟买课本时也会给女儿补上同样的一份。含着创伤活下来的平常日子不是旁人能够轻易理解和体会的,毕竟我们看到的只是冯小刚的镜头,我们也无法真正走进张翎文字的深处,但李元妮口中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还是让许多观众从心里落下泪来,这样无法承担的痛楚许多人却正在承担,那是人类真正的无奈。

  本报记者 王磊 实习生 潘懿敏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