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变噱头 别让世俗之争玷污传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牛郎织女”变噱头 别让世俗之争玷污传说

2010年08月18日 17:24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牛郎织女”变商业噱头 别让世俗之争玷污美丽传说

  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七夕节,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在山西和顺首发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牛郎织女》特种邮票。与此同时,同样一套的邮票首发式也在同样称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山东沂源举行--据8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关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的争夺愈演愈烈。

  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它寄托着人们对冲破世俗观念、拥有美好爱情的向往,其象征意义远远超越了它的地域属性,如果刻意追溯发源地,则显得多余。

  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味道很浓。譬如,“玉镜人间传合璧,银河天上渡双星”的新婚对联,还有脍炙人口的地方戏曲《天河配》、《鹊桥会》等等,足见其“爱情文化”辐射之宽泛与深远。

  进入现代信息社会,文化传承的媒介多了,手段也更加丰富了。比如,山东沂源就不惜重金打造“牛郎织女景区”,而山西和顺也不甘示弱,近几年力塑 “牛郎织女”文化品牌。特别是今年“七夕”,两地竟然不约而同地发行了《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可让人遗憾的是,热闹喧嚣的“牛郎织女”文化品牌,总让人觉得多了些商业气息,少了些文化味道。

  由此不禁联想起日前甚嚣尘上的“端午之争”、“赵云故里之争”、“孙悟空故里之争”.这些争议若是仅限于民间或学术争论也倒罢了,事实上每每看到一些地方政府“赤膊上阵”、“大打出手”。更让人不解的是,就连西门庆居然也成了争抢对象。这真是应了网友所言:“哥争的不是故里,是政绩,是游客,是银子。”

  地方政府保护和开发当地文化资源是好事,但不能带着纯功利心态进行过度包装和盲目开发。正如牛郎织女传说,它所表达的原本就是人们摒弃世俗功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果借其进行功利炒作,岂不是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名?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