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本土电影海外发行不畅 缺乏出击意识

2011年09月05日 14:2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风”再现威尼斯影展,但要真正“走出去”依旧路漫漫——

  本土电影缘何海外发行不畅

  第68届威尼斯影展日前撩开面纱,水城刮起一阵“中国风”。今年的主竞赛单元入围片单上,有许鞍华的《桃姐》、杜琪峰的《夺命金》等3部华语片。而在展映单元、威尼斯日单元、地平线单元,也均可见中国电影人的身影。

  热闹毕竟短暂,中国本土电影想要真正“走出去”,道路依旧漫漫。冯小刚2010年大片《唐山大地震》的国内票房收入为6.6亿元,在美国上映时仅收获6万美元;而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国产片、在国内“飞”出7亿多元票房的姜文的《让子弹飞》,据报道在美国至今没有找到发行商……

  数据看上去很美

  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电影行业在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举办72次中国电影展,有43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超过35亿元。

  数据只是看上去很美!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2011年《文化蓝皮书》指出,去年中国电影所谓的海外票房收入,一半来自中美合拍片《功夫梦》。绝大多数中国本土电影在海外市场的境遇十分尴尬,这之中,许多还在国内市场创下过佳绩。例如,在好莱坞票房榜官方网站外语片排行榜中,2010年在北美地区上映的华语片仅有《三枪拍案惊奇》、《投名状》和《春风沉醉的晚上》3部,成绩最好的《三枪拍案惊奇》也仅拿到19万美元票房。

  时光网的网友做过一个统计,3年多来,没有一部中国本土电影在北美市场收获过百万美元的票房。

  “文化折扣”太大

  对此,电影专家的解释或许是中国电影产品的“文化折扣”太大,不太容易获得海外观众的认同。所谓“文化折扣”,指因文化背景差异,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从而导致其价值减低。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对于中国电影,海外的电影发行商宁愿买重拍权,也不愿意买现成的影片。比如,在2009年的北京放映活动上,外商看中了一部片子,但他们并不想买这部片子,只是想购买影片的重拍权,并且愿意付出比影片高5倍的购买费用。

  缺乏出击意识

  然而,中国电影对海外发行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很多制片方抱着只要守住国内市场即可的想法,在投拍电影之初根本没有考虑海外发行。国际电影销售公司弗铁西摩联合总裁麦克·华纳曾抱怨,中国电影人往往拎着片子跑遍三大电影节后才来询问能否做海外发行。“这太难了,专业的电影营销,应该在影片制作初期就介入到发行,一部电影应参加哪些电影节、如何参加都是有策略的。”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饶曙光直言:“很多电影人还停留在为完成项目而拍电影的阶段,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和关注,甚至连符合国际惯例的宣传预告片也拿不出手。”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掌门人周铁东透露,他们曾和美国最大连锁院线公司之一的AMC、最受欢迎的视频网站Hulu谈合作,对方挑中了几十部中国电影,但这些影片却无法提供对方所需的高清带,满足不了对方的播出要求。这样一来,原本计划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就此没有了下文。即便这时立马重做,配上中英文字幕,然后运送到全美40多个城市,中间也要耽误不少时间,又给猖獗的盗版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去年底,《让子弹飞》上映刚一周,就有网友爆料,称纽约街头已经出现了该片的原声盗版碟,还有英文字幕,2美元一张。《让子弹飞》在美国至今没有找到发行商,原因无从考证,但不能不说盗版的冲击也许是原因之一。

  防止海外盗版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步上映”。然而,在许多电影人眼里,这只是句广告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公司宣发人员一语道破天机:“主要还是为了在国内的宣传。被海外发行商买走版权,听着就很有国际范儿,容易吸引国内观众嘛!”本报记者 李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