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柳条湖事件”后日寇篡改历史丑行一幕幕(图)

2011年09月18日 17:02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柳条湖事件”后日寇篡改历史丑行一幕幕(图)
日寇伪造的假现场留下的遗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众所周知,“九·一八”当夜,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是从一声爆炸开始的。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铁道“守备队”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今哈大铁路404公里440米处),并反诬中国士兵所为,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柳条湖事件”。“柳条湖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也是日寇集结侵华的军事信号,对日本侵略者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日寇占领东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点都被日本侵略者视作“风水宝地”加以“纪念”。

  近日,本报文史顾问詹洪阁向记者展示了一组他近年收集关于“柳条湖事件”的老照片。这些日寇以“记录”和炫耀方式拍摄下来的“写真”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美化战争的一幕幕丑行,成为他们血腥侵略不可抵赖的罪证——

  第一步 制造假现场,死人穿军装  

  在詹洪阁的收藏中,记录“柳条湖事件”最早的照片是他在日本的一本杂志上发现的。这张标注着“铁路·破片”字样的照片,是日寇为了制造舆论、掩盖侵略罪行而发表的。它清晰地显示了“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点,并用英文字母对事发地点各处进行了详细标注。詹洪阁推测,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柳条湖事件”发生后不久。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告诉记者,“当初为了策划爆炸,日寇动用了很多心思,他们调来了掌握专业爆破的工兵,爆破点和炸药量经过了严格计算,既造成爆炸声巨大的假象,又不影响‘南满’铁路的正常运行。爆炸发生不久,即有一辆火车通过事发地,结果火车只是稍稍晃动了一下,并没有脱轨。”

  为了欺骗世人,掩盖侵略罪行,也为了能够“自圆其说”,日寇还制造了假现场——他们将三具穿着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伪装成制造爆炸的“凶犯”,并将此作为被击毙的爆炸铁路“凶犯”向外界展示。

  但日寇制造的假现场漏洞重重。曾于1931年9月19日到沈阳调查过事变的美国记者乔·毕·巴鲁在战后出席远东国际法庭作证时表示,“中国士兵的尸体放在离路轨约五十码到一百码(约45.72米到91.44米——编者注)的地方,用铁板围起来。他们的头部冲着爆破地点的方向。同行中的一个伙伴,调查了一具尸体,他见到的是一个没有血迹,被放置了相当长时间的尸体。”

  “如果是当场击毙,尸体放了一天,怎么可能没有血迹?很显然,尸体是在爆炸之后才被放上去的。”王建学说。

  第二步 爆炸地点插上标志牌  

  关于“柳条湖事件”,多年之后,参与策划“柳条湖事件”的日军头目花谷正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了实话:

  “九月十八日夜里,一弯明月落进高粱地里,天色顿时昏暗下来。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兵营,一边选了个距北大营约八百米的地点。在那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装置在铁轨旁,并亲自点火。时间是十点钟刚过。轰然一声爆炸,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后来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开始,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起点。因此,‘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一直都在努力‘宣传’这一事件,用来鼓动本国的战争狂热分子,发动‘大东亚圣战’。这种‘宣传’是一步步升级的。”王建学说。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纪念”“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者在爆炸地点立了一块长条形木质标志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从詹洪阁提供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见这块木质标志牌。

  “水泥炸弹”——

  第三步 侵略罪行欲盖弥彰  

  一块单薄的木牌显然不能做足“宣传”文章。1938年,在当年的爆破地点附近,日寇又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所谓的“纪念碑”,并为该碑加上了宽大稳固的梯形基座。日寇不仅在基座正面刻了“爆破地点”四个字,还在碑后数米之外立了四个牌子,分别写上“爆”、“破”、“地”、“点”四个大字,同时,原有的条形标志木牌也一并保留。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底座里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水泥炸弹”或“炸弹碑”。为炫耀侵略罪行,1938年,日寇还同时建成了所谓的“北大营战绩纪念馆”。

  伪造的“历史”不会长久。王建学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作为屈辱历史的见证,“水泥炸弹”被中国军民推倒,很长一段时间躺在地上无人关心。1991年9月18日,在“柳条湖事件”发生整整60年之际,沈阳市在当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柳条湖铁路原址东侧近处,修建了纪念性的建筑——残历碑,并在碑体内和地下展厅建成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水泥炸弹”在一个居民区被发现后,被送到了纪念馆。如今,它静静躺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院的角落里,作为一个展品,无言地昭示着日本侵略者那段欲盖弥彰的侵略历史。本报记者 闻达

  本版照片由詹洪阁提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