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场改名就能解放思想吗?

2011年09月20日 10:16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完颜平

  据报道,南京在申办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办权的几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据悉,届时南京将举办一系列活动,重头戏包括将“鼓楼广场”改名为“郑和广场”,并安置郑和铜像。尽管目前这“仅仅是专家提议,经过一些讨论,尚未获得正式通过”,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近年来,改地名的事着实不少,有的要把“石家庄”改名为“正定”,有的要把“骆马湖”改为“上马湖”,有的要把“西湖路”改为“徐君猷路”。赞成的、反对的各执一词,一直没有“消停”。

  对改地名的事,笔者以为,好还是不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概而论、绝对化。有些地方改了地名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文化效应,如湖南的“大庸”更名为“张家界”,福建的“崇安”更名为“武夷山”,四川的“南坪”更名为“九寨沟”,云南的“中甸”更名为“香格里拉”等。人们顺其自然地接受了,名字也叫得很响,成了更多人心仪向往的地方。当然,也有不太成功的,如近年来,名山大川成了旅游胜地,有的地方就将历史悠久的古州(如徽州)以名山更名,反而使原有的文化韵味弱化、失色。

  由此来看,地名不能想改就改。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改地名更是十分敏感,包括建议者也可能考虑到这一点,因而想出了一条看似十分搬得上台面的理由:“因为南京人相对还比较保守,而明朝时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精神,不如趁着航海日,重新命名鼓楼广场,以推进南京的思想解放。”

  这样的说辞有点匪夷所思,理论估且不论,难道郑和像安置到鼓楼广场,并将百姓叫了80多年的鼓楼广场改名为“郑和广场”,南京就不再流连“桨声灯影”,而“拥抱长江,奔向大海”?如此,当然是好。可是很多人都知道,南京虽然没有“郑和广场”,但1953年就建了占地2.2公顷的“郑和公园”,不仅安置了郑和铜像,而且有“郑和纪念馆”。显然,南京的思想解放与否,与郑和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据相关资料,南京鼓楼广场因明朝鼓楼建于此而得名,不是随意命名的。有鼓楼自然有钟楼,附近还有大钟亭、鼓楼公园等,是南京的地标。如果改成“郑和广场”,由鼓楼而形成的历史、文化、人脉是不是也要随之而改?事实上,“鼓楼”在全国很多地方,如西安、徐州等都是城市中心的标志,非但不是“雷同”,而且恰恰是中国地方城市的特色。

  城市改名可以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生等众多方面,必须充分论证,听取群众意见。在专家学者的意见备受重视的情况下,专家们更要用好自己的“话语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