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海口福同村里的民国风云:与孙中山、康有为结缘

2011年09月21日 17:10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敦笃亭匾额

  文\图 本刊特约撰稿 蒙乐生

  福寿平安,实现大同,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古期盼。然而把期望化作村名,化作全体村民的追求,使之成为文化符号,使人不得不佩服这般胸怀与智慧!几百年前,海口的一个小山村的父老乡亲,就因为追求这种大境界,把自己居住的村庄命名为“福同”。而这个村庄里走出的辛亥义士,舍身取义,日后获得了大总统嘉奖的故事,激荡人心,令人感慨!

  一场辛亥革命,百年民国风云,其间多少琼崖志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功垂汗青;多少海外华侨倾其所有,共赴时艰,名载史册。可是,孙中山攻夺镇南关,避难越南,钟锦泉不畏艰险,筹款馈饷,竭尽全力,以至后来获得大总统嘉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福同村与孙中山、康有为结缘

  以福同为村名,其意含蓄,其理精深。从南宋末年钟姓始祖肇端于该村,至今全村诸姓和睦相处,已发展到200多户1000多人,他们共同谱写了淳朴祥和的村社福音。

  福同,古时属琼山县大林二图,现在属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

  没有人能想到,福同村民居然和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结缘,居然受到中国近代史上两位风云人物的褒扬和嘉奖。村口的“敦笃亭”和“德劭年高”石匾,一直默默地向世人述说福同村民在外面世界叱咤风云的历史故事。

  敦笃亭,为纪念村民钟实卿,于清宣统三年(1911)兴建。从匾额落款来看,那褒善颂德、意义深远的亭名、序文及对联,系康有为所撰;建造亭子事宜,系钟锦泉所为。

  康有为因何要为远在天涯的福同村民钟实卿撰文呢?他说:“自来家道之兴,胥肇基之忠厚”,所谓“忠以尽己,厚以待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古今莫不如此。实卿“存心忠厚,能笃于亲,宗族乡党蒙其恩惠,铭感于心,爰建名亭,颜曰‘敦笃’”,是因“其平日敦行不忘笃敬,交修不间人言,可法可传”,这样做是让“世世子孙知所绳武焉”。

  康有为盛赞钟实卿“敦行不忘笃敬”,其子钟锦泉“绳其祖武”。康氏撰联说得清楚,其联曰:“布德行慈,福田有种,仁者必寿;博施济众,明月初胎,才子克家”。

  曾对颜也说:“芳微播来世,经亭台以凭吊,行路咸矜;亢宗推今子,发名成业九原,应慰亲心。”两者均盛赞钟氏父子敦厚笃实,造福故里,惠泽邻里,亲心欣慰。

  福同村走出的钟家父子

  说起钟实卿,不能不说钟锦泉。查《琼山县志·人物》条,钟锦泉,原名钟斗兴,灵山福同村人。l880年,钟锦泉随父亲实卿到海口铜锣园天主教堂当童工。他资质聪明,学习专心,深得神父喜爱。l88l年,锦泉被送到香港薄扶林区学校习英、法文。

  l888年,钟锦泉修完学业,到越南海防谋生。因为通晓英、法语,几家华侨大商行都争相聘他当洋务员。l895年,钟锦泉在东方汇理银行海防分行当华人经理。

  那时,西风东渐,洋务兴起。数年商海拼搏,锦泉成了海防、河内、西贡等地中、法、越上流社会的商界巨子,先后被选为海防市参议院参议员、南越堤岸海南同乡会名誉会长。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流亡越南,钟氏父子迎至府中,盛情款待,无私相助。

  因为道义相抵,意气相投,钟锦泉与康有为无话不说。谈起个人事业,谈到自己家乡,康有为对“福同”甚感兴趣。康氏著书立说,他的《大同书》早就提出建立“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这与“福同”之愿不谋而合。谈及父亲实卿,谈论乡亲建亭,康有为深受感动,他秉笔疾书,为钟锦泉拟写亭名、序文及对联。

  如果说,钟锦泉父子支持康有为是出于私人感情、民族气节;那么,他发动越南华侨筹款,想方设法购买军火,不遗余力支持民主革命,则是出于政治远见、民族大义。

  l907年,钦州、防城起义后,孙中山、黄兴于同年12月袭取镇南关,占领了右辅山的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

  激战七日七夜之后,因为枪弹接济不上,起义军被迫往越南境内撤退,镇南关起义宣告失败。当时,钟锦泉冒着生命危险,亲自迎送孙中山出入境,两人结下了深厚友情。

  1908年3月,孙中山指派黄兴,以越南华侨同盟会员200多人组成中华民国南军,在广东钦州马笃山发动起义。起义军在钦州、廉州、上思一带与清军战斗40多天,队伍一度发展到600多人,而且多次击溃清兵,但终因弹尽粮绝,被迫再次退回越南境内。

  当时,形势危急,黄兴带领起义军在钦州、廉州一带阻击清军,孙中山派黄明堂带领从镇南关撤退到越南的起义军攻占河口,继而夺取新街、南溪、坝西,由于清军援兵骤增,起义军再次败退。边境激战历时年余,军资耗费甚巨,钟锦泉一再发动华侨捐款,无怨无悔。辛亥革命胜利之后,钟锦泉获孙中山特赠身着非常大总统礼服的肖像和两枚勋章。

  此外,钟锦泉还捐款办学,担任越南海防市时习华侨中学和侨英中学的校董,捐款修建福同小学,高薪聘请名师任教。他还慷慨资助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琼山中学建校。灾荒年月,钟锦泉购买大米,救济海南灾民;邮寄冬衣,分赠故乡贫民。此外,他还先后捐建灵山桥、罗鼓桥、昌洒桥,造福桑梓。所有这些,表现的都是钟锦泉的“福同”思想。

  以上所说,都是钟锦泉的事迹;对于他父亲实卿,县志没有记载,好像一座敦笃亭,倒是“父因子贵”。其实,没有钟实卿的远见卓识,不可能造就钟锦泉的辉煌人生。

  据介绍,实卿幼年进教会学校,读懂英文。1911年,海口铜锣园天主教堂落成,他成了虔诚教徒。在偏僻海岛,像实卿这样侥幸学有所成,可谓凤毛麟角。

  至今,钟家大院仍保存一间“天主堂”。这座西洋风格的礼堂在古老的村舍中格外显眼,它是西方文化与海岛文化相互碰撞的历史遗存。早在一个世纪前,钟家父子就在自家礼堂里做礼拜,这在海南绝无仅有。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使钟实卿视野开拓。

  钟实卿驰骋商海,目睹华侨异乡创业,不会洋文,不懂法律,惨遭欺压却不敢申诉,因而决意培养儿子“专攻法律,兼课洋文”;儿子不负父望,终于“振兴家业,堂构增辉,经商海防,名誉卓著……”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开明的父亲,钟锦泉不可能学有所成。

  一座敦笃亭,与其说是为钟实卿所立,毋宁说是为锦泉所立。或者,完全可以这么说,这是福同全体村民为钟氏父子树立的一座独特的文化丰碑。

  福泽绵长的福同寿民

  《琼山县志》载,“德劭年高”牌坊位于灵山镇福同村,是大总统孙中山为海南寿民所题颂的两座牌坊中的一座。文革期间,牌坊被砸。20世纪90年代初,琼山县人民政府将“敦笃亭”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民把幸存牌匾立于一旁。

  钟光传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得到孙中山先生颁赐的牌坊?“德邵年高”石匾背面有《钟先生事略》:先生讳光传,琼山县大林二图福同村人。生于道光三年(1822)六月廿日,迄民国十一年(1922),已寿享期颐,越二年殁。生平持躬谨愿,待人忠诚,境遇虽艰而取与不苟。亦农亦商,克勤克俭,年登大耄而精力犹强;德配李氏,鸿案相庄,伉俪特笃,桑榆暮景犹能出入相将,倡随偕老,年九十有五,先数年卒……民国十一年(1922),地方人士呈县转请褒扬,蒙前临时大总统、现陆海军大元帅孙文颁赐“德劭年高”匾额,并给以红绶色徽章以示优异。族侄锦泉、宪周、仁山等以事关盛典,谋建坊以垂久远。

  至此,立牌坊的缘由已非常清楚。钟光传102岁,妻子李氏95岁,四代同堂,“生平持躬谨愿,待人忠诚,境遇虽艰而取与不苟”,的确称得上“德劭年高”。

  看来,小小福同,崇德尚福,福份不浅;福同钟氏,百年褒扬,福泽绵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