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苦行布道者恽代英:临刑讲演令狱卒颤抖难扣扳机

2011年09月26日 11:02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

  本期人物

  恽代英(1895-1931)

  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下笔万言 著译勤奋

  恽代英1919年9月9日,直接写信给少年中国学会负责人王光祈,申请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并于1920年4月到北京见了李大钊,接受“少中”的委托进行《少年中国丛书》的编辑工作。舒新城正是读了恽代英发表在《少年中国》月刊上的《怎样创造少年中国》一文,在三年后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在没有见面以前,舒新城开始也以为恽代英和当时文人一样,是一位“翩翩佳公子”,见了面后才晓得他是深度近视眼镜,蓝布学生服,青年鞋和满头“怒发”,终年不戴帽子;是那样的“辩才无碍”,那样的朴素真挚,便为了表明对他的印象而称之为创造少年中国的苦行头陀。

  恽代英系出名门,先世是阳湖学派恽南田后人,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他文、史、哲学皆通,中国古典文学也很有造诣,懂英文,富有世界科学知识。他写文章从不打草稿,顺手拿到一张纸头就写,要言不繁,明白通畅,不需要多大修改,写完就是一篇绝好文章。

  1930年夏,他在上海独人撰写单页刊物《每日宣传要点》,每日约五百字至一千字。他从家里出发在路上边阅读边思考,一踏进工作地点,坐下来就开始动手写稿,并坐的机要秘书同时打字跟进。这样从开始动笔,到印刷不到半小时完成,同时也准备好发行工作了。这样的速度,让同是文章圣手才思敏捷的周恩来也赞扬说:如此迅速地写好一篇稿,印好以至发行到群众的手中,只需个把钟头,整个世界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恽代英著译中影响最大的是《阶级争斗》。1920年初夏,25岁的他受陈独秀之托,将考茨基的《爱尔福特纲领解说》一书译成中文,译名为《阶级争斗》。后来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在寻找马列主义初期,三本书特别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其中一本即为恽代英译的《阶级争斗》。

  博闻强记 讲演天才

  文学家茅盾称恽代英是天才的雄辩家,在讲演时始终神色不变,慢条斯理,保持其一贯的冷静而诙谐的作风:有时嘲讽,有时诙谐,有时庄言,历二三小时,讲者滔滔无止境,听者亦无倦容。

  一位曾与恽代英一起坐牢当过国民党军官的黄埔学生说:恽先生虽在被捕时,以拒捕自毁面容,但他们几个黄埔学生听其谈吐,已晓知他是恽先生了,因为他们曾多次听过恽先生感人至深的讲课。假若指控出来便可以减刑领赏,但他们均互相密誓决不泄露,并在生活上尽力照顾恽先生。由此可见恽代英讲演的魅力。

  恽代英一次在武昌军校晚会上发表讲演时,前面已有二三人讲话,听众已是很不耐烦了,他是最后讲话的一个人。讲演之前,他独自先大笑三阵,全体听众也哄然大笑起来,以为他是因中暑而发起神经病来了。然而并不是,恽代英见大笑之后听者疲倦的精神为之一振,就开始讲演。差不多每讲到一刻钟的时候,必讲滑稽话几句插入其中,又引人大笑一阵,再继续讲,直至讲演结束都没有人感觉时间长。

  文化人郭沫若也回顾说:“代英会做文章,尤其会讲演。他的讲演最为生动而有条理,不矜不持,而煽动力很强。有时却又非常幽默。在大革命前后还没有播音器的使用,凡是上了一二千人的场合必须用大喉嗓叫,因此在代英身上 留下了一个可以说是后天的特征,便是他总是破喉嗓。”

  恽代英最后一次讲演是在他临刑前,面对一个手指扣着扳机的狱卒讲的。

  他站立墙壁一隅,平静地说:蒋介石走袁世凯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于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自食恶果……

  狱卒奉令举枪,双手颤抖,很久无法扣动扳机。

  又说: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后来监狱长不得不临时换了一个行刑手来执行枪决。

  工读试验 利群书社

  1920年初,在武昌横街,恽代英发起组织了具有工读性质的武昌利群书社和利群织布厂,得到了施洋与萧楚女等的襄助与支持,共有林育南、黄负生、廖焕星、李伯刚等十余人参加,后来恽代英妻子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也在织布厂做工。利群实体为一种工读互助形式的小组织,社员们在书社内过一种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进步的集体生活。大家制定了严格的自修和服务制度。在利群社内生活的人,要勤于业务:织布、送报、卖报,做饭、烧水、洗衣;善于学习:自学、小组开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样“风声所播,全国掀动”的践行试验期间,恽代英于1920年5月还专程到北京参观王光祈组织的工读互助团,回来后继续经营利群书社,并撰写了《未来之梦》,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希望用“共同生活的扩张”,把全世界变为“社会主义天国”,以此探讨创立新社会的雏形。

  以“利群助人,服务群众”为宗旨的武昌利群书社名气之大,让毛泽东都专程上门观摩学习。作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恽代英在五四运动后曾同毛泽东有通信联系。毛泽东率驱逐军阀张敬尧代表团北上,在武汉停留将近一周。恽代英就以利群书社接待毛泽东。两人作竟夜谈数次,毛泽东对利群社做法甚为赞许。他曾同恽代英商量在长沙开办“文化书社”时,由利群书社先给供应一部分书刊,并从利群织布厂抽调技术人才到长沙协助筹办长沙织布厂。

  克己苦行,墨子精神

  圣贤墨子,是战国时期一位典型的利他主义者。

  与恽代英走得最近的革命家萧楚女评价:像代英这样的人,在古往今来的圣贤中,只有墨子倒有点像,代英就是现代墨子。

  恽代英也曾对人说:墨子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恽代英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平头,深度眼镜,蓝布长衫子,为恽代英的个人标志。他的气质应为多血质加黏液质,开朗健谈,克制温和。

  1921年秋天,经也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的陈愚生推荐,恽代英应聘到四川泸县任川南师范教务主任,后转任校长。

  在他还没有到校时,学生们就已经晓得他是五四新人物了。当时的川师校长王德熙也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自命新人物,平常西装革履,洋气十足。因此,同学们推断恽代英也当是个西装革履的风流潇洒的新青年。

  一天下午,听说恽代英已抵达学校了,大家都拥到教员寝室去张望。只见里面只有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光着头,黑黑的脸膛上戴着一副圆眼镜,穿一件粗布长衫,脚上一双青布鞋,正在整理书籍与行李,便以为是恽代英的仆人。有人问:“恽代英先生什么时候到?”

  “马上就要到了。”

  恽代英本人如此回答。

  晚上的欢迎会上,当王校长介绍:“这就是我们新来的教务主任恽代英先生!”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地惊叫起来。

  正是因为恽代英的俭朴与乐于助人,以及布道新文化,而被誉为“川南青年导师”。

  1923年2月,恽代英受吴玉章之邀到了成都。一天他上午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作讲演,立刻名满成都各校。下午校长吴玉章就指示训导长王右木送来高师教授的聘书。

  在成都教书时,有学生问:“四川的什么东西好?”

  他毫不迟疑地回答:“红苕和草鞋。”

  这是因为他在授课时,为了赶时间常常在街头买几块烤红苕,一边吃一边走。至于穿草鞋,他是由重庆走了11天至成都的,早已穿习惯了。

  恽代英在成都高师教授时,月薪为100元;然而他每月只花费四元,余下帮助弟妹与朋友和学生;再有就用以支援他与友人在武汉建立的利群书社了。

  那时,成都的橘子又红又大又甜,当时许多省外教师都喜欢买,恽代英却舍不得吃。

  诗人柳亚子在《哭恽代英五首》中有句:“苦行嗟谁及,雄文自此休。”可以为恽代英行状的准确写照。

  恽代英从事革命活动在上海被捕,后转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 中共党组织设法营救,就在他即将被提前释放时,被叛徒顾顺章出卖。蒋介石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核对。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照片来到监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

  王震南劝降失败,遂将其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

  蒋介石闻讯后,亲自下令:立即就地处决!

  恽代英自知将辞人世,便写下了绝命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931年4月29日午时,恽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步出了牢房,沿途高唱《国际歌》。临刑前,面对执行的刽子手,恽代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就义时年仅36岁。

  文学家茅盾深情地回忆道:“代英刻苦宽厚,无丝毫嗜好,未尝见其疾言厉色,友朋呼之为‘圣人’。终年御一灰布长袍,不戴帽。体貌清癯,而精力过人。横遭摧折,不得展其抱负,是亦中国革命一大损失也,呜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