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指出国内音乐剧没有原创只能成为“码头”

2011年09月28日 11:1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 伍斌)一批世界经典音乐剧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中文版《妈妈咪呀!》又在京沪风生水起,相比之下,尚嫌薄弱的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则引来了更多人的忧思。近日,“做原创剧不如引进或移植”的论调,在业界内外引起了争议。上海音乐学院金复载等专家指出,在音乐剧演出市场格局中偏废“原创”是一种认识误区,关键是要怎样引导原创走上品质为上、同时规避市场风险之路。

  没有原创只能成为“码头”

  上海高瞻音乐剧团近日正在创排纪念辛亥革命题材的原创音乐剧 《烈火鲜花》以蔡锷与小凤仙的传奇情感历程为题材,借助定位准确的音乐语汇,以及多媒体所营造的风云变幻的意境呈现。金复载表示,原创剧在国内舞台已经试水了多年,困难重重,要不要搞?当然要。

  “如果我们只是做引进商或者拿来国外经典翻演,中国音乐剧原创永远停留在低水平。 ”他认为,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舶来剧占据屏幕,国产剧被认为又土又难看一样,经历20多年不懈的原创之路,现在屏幕上火爆的都是国产剧。“我们的市场不能永远成为别人作品的码头。 ”

  引进也是在为原创奠基

  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负责人张宇眼里,音乐剧在中国也不能满足于做单纯的引进。外方第一次来中国的演出费可能只是1万美元,但随着引进频繁,要价可能翻几番,中方作为产业链赢利的末端空间也被不断挤压。 “中国要建立自己强大的演艺产业,并使这个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和话语权,就不能只做单纯引进现成产品的工作。 ”他说。

  《妈妈咪呀!》中文版实现了从过去单纯引进到购买版权进行中文版制作的产业跨越,除了版权这个环节,制作、演员培训、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也都齐头并进,张宇认为这也是在为最终建设中国自己的音乐剧产业打基础。未来做原创,也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

  不如走小制作之路

  近年,中国本土原创剧目层出不穷。然而,能收回成本的凤毛麟角。金复载认为,大量国产音乐剧都是国有院团计划性投入,或者民间机构在没有吃透市场的基础上盲目追求大投资、明星班底。 “大笔创制资金被制作者、创作者甚至表演者瓜分,还有多少会用在提升剧目品质上?中国在目前音乐剧产业链还不完整的情形下,不适合做很大型的原创音乐剧。中国音乐剧的出路是原创,但现在需要有人做小的音乐剧,培育市场。 ”

  中国音乐剧研究会副会长沈振翮也认为,低成本、小制作是目前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像《烈火鲜花》首轮演出5场,成本不过150万元左右,主创将收入与演出收益捆绑,等剧目完善后进入第二、第三轮演出时,才进入有收成的阶段。金复载说,目前,京沪出现一些民营音乐剧团 “多点并进”的小制作音乐剧创作格局,他们渴望在平均市场风险不大的基础上,从中发掘出底子好、有潜力的作品进行二度投入,最终把小制作养成“巨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